距离上次自己学习从url输入到页面展示发生什么到现在也有段时间了,感觉记忆又开始渐渐变淡了,所以赶紧跑来撸篇文章强化一下。
简化版:
- 浏览器通过DNS(domain name system)解析获得IP地址
- 通过与服务器进行三次握手进而建立连接
- 浏览器发送http请求报文
- 服务器接受服务器的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浏览器求情的资源返回给浏览器
- 浏览器接收服务器返回的资源,如HTML,CSS,JavaScript等
- 对HTML,CSS,JavaScript文件进行解析,构建DOM Tree,Style Rule,Reder Tree,然后进行计算布局,将页面展现给用户
然后详细那么一点点:
当我们要访问某个网站的时候,我们会在浏览器的导航条上开始输入网站的地址,这个时候,浏览器也开始了它的工作,当用户输入第一个字符的时候浏览器便会开始去猜测你将会访问的地址,并开始与相应的服务器建立TCP链接。
当我们输入完要访问的网站的网址按下回车之后,浏览器就该去找DNS叙叙旧了。我们知道计算机是根据IP地址来寻找相应的浏览器的,而我们输入的url地址(便于人记忆)计算机是不能识别,所以浏览器需要DNS的帮忙,而这又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具体如下:
浏览器首先会去查自身的缓存中是否有该url地址所对应的iIP地址,如果找不到就会到计算机的DNS缓存中去查找,还没有,便会到主机所连网络的高速缓存中去寻找,如果还是没找到。这个时候便会通过递归查询的方式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去查询,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中有改url地址对应的IP地址便将其返回给主机,如果没有的话,就会采用迭代查询的方式代替主机去询问根域名服务器,如果根域名服务器也不知道,它就会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接下来该去那台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如果该顶级域名服务器也不知道,就会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接下来改去哪台权限域名服务器查询,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本地域名服务器终于拿到了该url地址所对应的IP地址,然后它会自己先缓存一份,免得下次又得跑一趟,然后再告诉本地主机你想查询的url地址对应的ip地址是220.235.152.52,我替你问到了。
整个查询过程图如上-----------摘自
浏览器在得到了相应的IP地址了之后,浏览器便要开启它的发送报文之旅了,整个发送的过程从上到下会依次经过互联网的五层,应用层(DNS,http协议),传输层(TCP,UDP协议),网络层(IP协议),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协议,MAC地址),物理层(物理设备,双绞线等),每经过一层都会加入在层相应协议的head,到物理层之后会通过信号进行过传播,将数据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所在,有从下到上依次经过物联网的五层,在没经过一层都会对数据报进行解析,去掉相应的head。最后达到服务器由服务器相应的程序对其进行处理。
服务器程序在处理完浏览器发来的请求以及数据之后,便会返回相应的响应报文,以及将请求的资源发送给浏览器器,浏览器在接受到相应的资源后便会开始解析,常见的便是HTML,CSS,JavaScript文件。
页面渲染过程:
--------摘自
首先是HTML文件的解析。浏览器会从上到下对HTML文件进行解析,在解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link标签,img标签,script标签都会发送http请求去获取相应的文件资源,然后一步步的一直解析都</body>结束。
在进行HTML解析的时候,浏览器会将对应的HTML标签解析成为一棵DOM tree,同时也会对<style>中样式和外部样式进行解析得到相应的Style Rule,然后通过DOM tree和Style Rule构建出一个Render Tree,紧接着进行布局计算(主要用于计算每个元素的位置,以及大小等等),最后便是将页面呈现出来展现给用户。
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parse HTML => reder tree construction =>layout of the reder tree => painting the reder tree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呈现引擎会力求尽快将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它不必等到整个HTML文档解析完毕之后,就会开始构建呈现树和设置布局。在不断接受和处理来自网络的其余内容的同时,呈现引擎会将部分内解析并显示出来。
在上面的讲述中,为了方便讲解,并没有涉及的js对这个页面的解析渲染的影响。现在已我们加入这一部分。首先是js源文件的解析,解析的过程需要经过词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以及语法分析(Syntax Analysis),词法说明语言所具有的词汇以及词汇的含义(就像我们所熟悉的单词一样),而语法则是关于如何组织词汇的一些规则和定义,规定了什么样的词汇按照是什么样的规则表达了什么样的含义,而词法分析器,以及语法分析器则是根据最初的定义的规则对字符数据进行解析,从而理解数据所传达的含义。js源代码在进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之后,边会构建成一颗解析树,解析树会进一步进行转换成为机器码。机器码对页面的影响主要有repaint 和reflow两种方式。可能会影响到DOM Tree,也可能是影响页面的Style Rules进而影响到Reder Tree的构建,当然和可能是直接影响到Reder Tree的布局计算。
关于repaint和reflow
repaint主要是由于元素的外观改变所触发的浏览器行为,像改变background,color,visibility等仅仅是影响到元素的外观而而不影响大小的属性。针对这些改变,浏览器会根据新的属性值进行重新绘制,并展现新的外观。
reflow主要是由于元素的大小,或者是位置等的改变(这些改变往往也会影响到周边元素的位置)从而使得浏览器需要对reder tree进行重新渲染,并带来相应的元素位置,及元素大小的重新计算。
由此可知,reflow对浏览器性能的消耗往往比repaint更大,因此减少reflow也是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需要在文档中插入多个dom元素的时候,通过将多个元素先插入DocumentFragment 中,用innerHTML一次性插入多个dom元素,都是减少reflow提升浏览器性能的方法。
拓展--关于外部css文件,以及js文件的加载以及HTML文档解析的阻塞问题
前面我们讲到浏览器在解析HTML文档的时候,如果遇到link标签,script标签都会发送http请求去获取相应的资源,那么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返回相应资源的这段时间内,浏览器是会在哪里等待还是说会继续解析HTML呢?
外部js文件的架在你户阻塞HTML的解析。而css文件的加载并不会阻塞HTML的解析,当然是在css文件后没有紧跟script的情况下,如果跟了js的话就会进行阻塞,但其实是js起到的阻塞作用。
对于js的阻塞,想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毕竟刚入门的时候常常会有将script放在头部,然后再js代码中写了获取某个元素的并进行相应操作的逻辑,然后出现了各种报错的情况,而且是屡试不爽。所以这里就不在多说了。
对于外部css文件的加载,我给出的结论是不会阻塞HTML的解析。我曾经做过的一个测试,测试的方式是这样的,材料为我曾经做过的一份静态网页,然后分别将link标签放在head中,和紧靠</body>,然后通过chrome的performce去看html解析和和布局渲染等的出现的时间来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些截图
Link放在最后
总结:将link放在最后,只在120.8ms的时候进行过一次parse HTML后面出现的parse HTML并没有时间值,parse stylesheet则出现再parse HTML之后,recalculate style之前,之后的全是recalculate,layout,paint
Link放前面
结论:将link放在前面,发现在143ms的时候后parseHTML,而之后虽然后parse HTML但是却没有时间值(也就是说这个应该不算是在parse HTML),parse style 在parse HTML之后,说明link的css并不会阻塞parse HTML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