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 爸爸》这部票房与口碑双爆棚的电影一定有很多人看过,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观看这部片子时联想到了当下的教育问题,反正我是很有感触,我觉得这部片子给当下中国教育中的“快乐教育”来了一记狠狠的抱摔。
该片剧情并不复杂,说的是一个有摔跤梦的父亲培育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作为一部喜剧励志片,它完美结合了娱乐性与教育意义,寓教于乐,绝非一部生硬的鸡汤片。这部影片在中国最终以12.95亿的综合票房收官,口碑爆棚,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
该片的成功因素,除了导演准确把握了巧妙地以轻松愉快的幽默节奏,笑中带泪地带出观众的共鸣点之外,影片男主角阿米尔汗可说是功不可没。他出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地球上的星星》都是获得过超高评分的电影。
阿米尔汗在片中饰演了一个魔鬼父亲,逼着女儿每天五点起床,穿男孩衣服,和男孩摔跤,还不顾女儿哭求,残酷地剪掉了她们的长发。可是到了晚上,他又悄悄为疲惫不堪的女儿们按摩起脚来,显现了一位父亲的慈爱,这和我们中国父亲“恩威并重”的传统形象不谋而和。
影片前半段影片节奏感欢快的印度歌曲和幽默风趣的旁白,让观众们一个个乐不可支。而影片的后半段,父女间的情感传递却时不时地戳中泪点,使人瞬时泪奔。
有许多人说这部电影虽然好看,但对这位父亲的做法不敢苟同。认为阿米尔汗三观不正,除了把自己的“冠军梦”强加给女儿,还利用父权干涉女儿,强迫她们练习摔跤,牺牲了她们美好的童年和爱美的天性。
这就引出了我想表达的重点,所谓的“快乐教育”不过是一种理想主义,让孩子接受所谓的“快乐教育”,只不过是一种无知或无奈的放弃。
当下的中国,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有两个派别的争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虎妈猫爸”之争,所谓的“虎”和“猫”分别代表了严厉派和宽松派。
”虎妈派”认为学习就是苦逼的,必须牺牲掉许多爱好与自由,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才能成功的。“猫爸派”则提倡快乐学习,认为只有在心态放松,充分享受不同年龄段应有的快乐,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毋庸置疑,”虎妈派”肯定是推崇片中这位爸爸的做法的,认为要想成功,必须有艰苦的付出。他们最爱举的例子就是钢琴家郎朗,如果没有郎爸近乎残暴的逼迫,又怎能锤炼出郎朗这样的世界级的钢琴大师呢?
“猫爸派”却崇尚让孩子“自由生长,静待花开”的教育理念,他们坚信,只有让孩子充分释放天性,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状态。他们认为,人生是场马拉松,让孩子慢慢成长才是正道。
为人父母者,谁都会心疼孩子,可是要面对粥少僧多的教育资源,面对唯有中考、高考,甚至幼儿园就要开始的激烈竞争和选拔,很难相信有中国的父母可以做到淡定,做到放手任其发展。
如果放任孩子所谓的自由生长,或许孩子会有一个更快乐的童年,但他们在未来很容易空有梦想,最终成为一无所成的社会弃儿。
事实上我看到周围有一些接受“快乐教育“的孩子,基本上都被“王者荣耀”毁得差不多了,孩子天性是爱玩的,加上外界不良游戏的致使诱惑,很容易吸引他们的事物上越来越沉溺。
你所谓的“自由生长”,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不过是无节制地放任。正如你播下种子却又放任不管,又怎能异想天开地等到“花开”。
复旦钱文忠教授就质疑“快乐教育“,他说,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我想,阿米尔汗饰演的这位父亲已经对钱教授的论段做出了很好的注解。
如果你要说,假如郎朗的父亲没有把郎朗逼成世界钢琴大师,此片中的阿米尔汗没有把女儿训练成世界冠军呢?毕竟,这可都是小概率事件。
没错,这确实是小概率事件,可是我想说的是,影片中的阿米尔汗是在发现孩子具有某方面的天赋基础上,才加以发掘和引导的。还有郎朗父亲,同样也是从老师处得知孩子具备钢琴天赋才开始对他进行“逼迫式“训练的。他们所做的,都是教会孩子咬牙坚持,不让自己的天份浪费而已。
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吗?这些天赋又得到充分发展了吗?我想我们或许有过,可最终大多”泯然众人矣“了吧,个中原因,你想过了吗?如果你说你凭借天赋取得了成功,那么请问你是在”自由生长,快乐学习“中成功的吗?
我相信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一定有你的父母、老师或者对你严格要求的人在督促你,逼迫你,就像片中的这位父亲或者郎朗的父亲。所以我想说的一点就是,不付出努力,就不会有奇迹,只有通过拼博与奋斗才能改变命运,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总是奢求快乐教育,所谓的“快乐教育”,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臆想。
这一点上来说,《摔跤吧爸爸》给了“快乐教育“一记狠狠的抱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