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大胆地走上你的舞台!”随着话音的落幕,排练了几天的心理情景剧顺利完成了表演。
八个小队中取得了第三的名次,对此,我还是挺开心的。比起此前做什么事只能看着末尾的风景,能这样一点点地挪到前面,其实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真的用心花时间去做一件事情时,即使不会最好,但也不至于很差。那些过程中赤诚的点滴,已经在自我评价中有所加分。即使最后外界给了我们一个正向的反馈,我们也早已对自身有了一份肯定。
排练情景剧,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剧本。原本定于本月22号的演出,突然通知提前10天。负责剧本的我,那时还没开始写一个字。就像是被闪电击中了一样,我才开始慌张地意识到该认真地下笔了。
虽然此前集体讨论过基本的构思,但是真的落笔时,才发现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写不出来。即使写了一点,也是十分不满意,总觉得自己想表达的并不是那样,总是 差了一些感觉。
庆幸的是,我在寻找素材的时候,想起了去年特别火的«再见老张»。细看其中的台词后,才逐渐有了一些灵感。剧情中有一个角色是“天使”,我便联想到要把这一角色设置到剧本中。
果然,天使的角色设定简直像打通了剧本的任督二脉。在图书馆的后山上 ,我花了两小时完成了这一剧本。
写完后,我挺满意的,不仅达到了自身想要的那一感觉,还推翻了刚开始的沉重基调,转为了欢乐与感人相结合的旋律。这让观众可以在高兴之余不自觉地探进内心,从而引发情感记忆,自我反思。
这一剧本在我们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后,队友们告诉我很多地方需要调整,当时我的内心是有些不舒服的。动自己的文字就像抽自己的血那样难受,尤其是它们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的时候。
思来想去,也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剧本的打磨不是一下子就定下了那个基调,主要的还要有成员的参与讨论。单纯的文字展现和舞台展现所呈现的文字感觉是不一样的。纯文字是把很多细节都写地清清楚楚,而舞台表演在剧本的文字细节呈现中不会那么抠细节,最重要的是角色要把文字呈现的心理,动作,表情,以及个人成长与个人败落的转变等呈现地完整清晰。
观看了其余几个队伍的表演后。我也意识到我初步创作的这份剧本的单薄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表演的最好的那个小组,他们的剧情呈现的是一个女孩,她本来很漂亮但却深受容貌焦虑的影响。不仅如此,她的身边,还有一个时时灌输这些焦虑的“好室友”,在她身边阴魂不散。这导致了她在自我贬低中越陷越深,甚至发展到了生病住院的地步。幸好在妈妈与一位朋友的回忆与启发下,女孩找回了以前那个善良,开朗的自己,也远离了那个给自己心灵下毒的女生。
写到这里,我突然联想到了最近阅读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刚刚谈到的那个巧舌如簧、口蜜腹剑的室友的设定,和莎士比亚所塑造的爱德蒙、伊阿古形象相似。他们的形象都一致设定为表面忠诚,老实,实则内心阴暗,善于算计,善弄阴谋。在这一人物的设定下,对立的主人公的表现首先是信服他,后来在剧情的推进、真相的浮现中幡然醒悟、痛苦万分。若是悲剧,主角大体是走上自杀的道路;若结局向喜一些,则是醒悟过来,重新整装待发。
此外,表演过程中有些组别还运用到了画外音。不论是在旁白、通话中,还是群众的声音,角色的回忆中都可以通过画外音呈现。
其实,不论是喜剧,悲剧,情景剧还是其他影视剧,人物形象的设置都需要立体,丰满,需要通过深刻的事件呈现。此外,人物的台词也尤为重要,每个人物台词的多少,表现的强弱需要根据剧情的推进而行。正如话剧队的学姐强调到,我们剧本设定的室友这一角色,其实是一个深受大众喜爱的形象,能展现的地方,呈现的台词还可以更多。
一期的回忆与反思便到此结束了,希望咱们喜欢有关于“剧”的朋友们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打磨地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