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内审经验——分清了领导者和管理者,你的建议才会价值!
一个组织,权力集中在两类人手中:管理者和领导者。
无论哪一级管理者,都喜欢别人喊自己“领导”,而不是“管理者”。
哪怕你称其为“xx总”,也不如喊“领导”来的顺耳。
图片
一、区分领导者与管理者
领导者与管理者虽然可以合二为一,但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核心区别:领导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是通过自己的人品、威望和德行而被人们推举出来的领头羊。
管理者,则是被更高一级的权力,更高一级的规则,赋予一定权力和责任之人,他们需要按照既定规矩行事。
领导者需要民心,需要与最基层接触,需要做出走哪条道路的决策,同样也需要承担风险。
管理者只需按规则做事,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哪怕做决策,也是在既有标准和规则下来做,并不需要承担太多的代价和风险。
如:两个船长。
一个航行于成熟航线,按照既定路线航行,只要不偏离、不翻船、按航行手册行走就可,这是管理者。
一个航行于陌生海域,需要时刻根据淡水和食物补给、海浪大小、暗礁、漩涡和气流变化来找出最佳路线,此时,只有最有经验和眼光之人,才有资格做船长,这是领导者。
图片
二、审计建议类型
审计建议的分类有多种,此处只说两类:整改类建议、内控提升类建议。
1.整改类建议:对于不符合法律、制度、规范要求的管理动作或行为方式,提出的建议。
2.内控提升类建议:现有的运营模式并无明显错误,也未出现重大问题,或者说大家都认可的做法。但是,从审计角度来看,要么风险大、要么效率低、或者出现了更好的管理方式。这时就需要提出一些内控提升建议。
两者最大的区别:一个针对不合规、不合理提出的建议,一个是提升自己的建议。
三、领导者和管理者关心什么
领导者关心规则的合理性,关心管理提升,关心决策的风险和正确与否。
管理者只关心:行为是否合规,员工是否听话。
从审计角度来看:如果公司高层只关心你提出的合规性问题,只关心审计处罚和整改,而不关心内控提升心建议,甚至对此不屑一顾。
很可悲的,因为,整个企业都陷入到了“窠臼”之中,不思进取。
如果公司高层会关心你提出的内控提升类建议,哪怕不采纳你的建议,但也会认真考虑,这证明:你们的企业还有活力。
图片
四、审计建议怎么提?看人下碟
1.如果你的建议对象是领导者
审计建议就需要信息量充足,建议内容和参考因素需要更全面、更系统、更有可行性。
对于合规性建议不需要多讲。
对于管理提升类的建议,就要多做评估和分析,多量化分析少定性分析,多可行性分析少评价分析,多用基础数据少用管理层意见和判断,等等。
此时,审计建议是为决策和变革服务,阻力很大,建议需要更谨慎、更细致、更可行、更有高度和系统性。
2.建议对象是管理者
只提整改项就行:标准有,问题有,提出的整改要求就是建议。这种建议不需要委婉和模糊,甚至不需要他们提“反馈意见”。
对于管理者,没必要提一些内控提升建议,他们不会听,听了也不会改,想改变也没实力或动力。
图片
五、很可悲的一些事
1.高层只关心下边人是否忠诚,只关心是否按自己意愿做事,不关心具体业务,不关心基层需求。
2.认为“存在即正确”,现有业务和管理方式,无须提升和整改。
3.规矩错了,标准错了,那是老板的事,或是其他部门的事,我们不用关心。
4.基础数据和框架有问题,我认为没关系,只要领导想的东西给提供就行了。
5.管理者会误认为自己是领导者,实质上,却是利用权力让下边人臣服,喜欢被拍马屁,认为这就是领导力。
6.没业绩,不是我的决策错误,而是下边人不努力不用心,哪怕996或007,也是在摸鱼。
7.当你提出内控提升建议时,他们不是将问题引到更高级领导者身上,就是将问题归咎于“惯例”:大家都如此做,那它就该这样。
总之呢,我们提审议建议要分清对象,避免对牛弹琴!
对管理者,多提他们犯得错误。
对领导者,多做量化分析,多提内控提升类建议。
亲,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