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旧时好
跟随爹爹去吃茶
门前磨螺壳
巷口弄泥沙
而今人长大
心事乱如麻
记得旧时遥
喜看阿婆纺线纱
瓦凹泡新茧
院内惹雏鸭
而今人长大
心绪淡若茶
记得旧时小
爱卷丫小衣襟角
檐底蹲蚁巢
树上共攀枣
而今人长大
心情恍比潮
记得旧时淘
总嫌先生讲乖巧
车马混鱼龙
睁眼乐妖娆
而今人长大
心思飘成草
记得旧时闹
偏要哥哥教捉虾
墙角挖青苔
梢头斗知了
而今人长大
心湖涌起涛
忆旧时,凤凰花开两小无猜,明媚时光里漾不尽欢笑嬉闹。
想如今,天高海阔音信杳杳,沧桑岁月间抹不平凄凉寂寥。
旧时总觉长大了好,可是去不了未来。
如今才知小时候妙,但又回不了过去。
只愿掬一捧流年,再尝尝童年的梦谣。
关于本诗创作的严肃声明:
刚刚发表后,收到一个评论“抄袭真的好吗?全诗只改了两个字”。瞬间浑身血液涌上头顶,明明是我写的啊,遭遇这种误会实在难以置信。这里是采用了续写的方式,怎么叫做抄袭?
现在还清清楚楚记得大二那个夏天,政治课上趴在桌子一字一句琢磨这首诗的情景。最后终于改得满意了,那种冲溢内心的骄傲感和成就感,我毕生难忘。
最初是在《青年文摘》上读到一篇关于汪曾祺的文章,里面写到他去茶馆吃茶,在墙上看到这样一首小诗,就是本诗的前四句“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作者查到它是明代大儒陈白沙先生写的,还找到了后两句“而今人长大,心事乱如麻”。
《青年文摘》原文如下:http://www.jj59.com/renshengganwu/204251.html
当时深深喜欢上这首诗,今昔的强烈对比,无限苍凉,却以极平淡的文字写出,震荡了我的灵魂。那几日沉入这首诗中,就提起笔试着续续看,即使是狗尾续貂,也想尝试。当时就读的不是汉语言专业,只因一直对文学痴心不改。续写过程中,一个武大读中文系的朋友还给了我宝贵意见,感谢他。
几番修改,打磨,终于出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模样。又加入了后记。
最初发表在qq空间和新浪博客上的时间是,2010年5月份。但后来新浪博客衰落,几年后,我就把自己博客里面的绝大多数文章转入了私密。
qq旧号和新浪账号已经不用好多年了。自己的写作之路在断续的进行着。期间尝试过很多写作社区,胶囊日记,网易博客,豆瓣,lofter等等,没有一个持久的写下去过。
但写作的理想从来没有改变过。
近日发现简书,这么好的读写社区。决心在这里驻扎下来,不管怎样,都会坚持写下去,作为自己的写作自留地。在一边写新作的同时,也一边整理过往的一些觉得还可以的文字,会作略微的调整。在这首诗中改了两个字,将最后的“心湖荡起潮”改成“心湖涌起涛”,还有一个错字,疏漏之处,“梦瑶”的“瑶”应该是“谣”,改了过来。
没想到会遇到被认为是抄袭的问题。刚看到那个质疑,激动得颤抖起来,怎么会这样?去网上百度了下“记得旧时好”,没想到,页面第一条出来的就是百度知道里的一个问题。
最佳答案写的是,陈白沙先生所作全部。在《青年文摘》那篇文章之前,我没有见过这首诗。我搜索不到陈白沙先生所作的具体依据,只是看到百度知道这则推荐于2016年的最佳答案。而其它几条答案,分别编辑于2015年,及2013年。网上这样传播,所以,简友的质疑不足为奇。
下图,是我最初发表于博客的截图,日期是2010年5月8日,现是私密状态。在说我抄袭之前,请找出更早的原作。
声明写到现在,心情已经平静。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终于体会到了那些坚决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作家的心情。自己籍籍无名,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发声。
虽然是以陈白沙先生的生花妙笔为范,续写的一首不足为人称道的小诗。但它曾让我震颤和沉醉,带给我欢喜和自豪。距写下有七年了,人生早步入了心绪如麻的时段。我依然深爱着它,回头再读,也会被自己的文字感动,因为里面凝聚着当时全副的真情。
最后,向陈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