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字本意和初心在于记录。
慢慢察觉到,被动输入故事、知识或观点,通过坚持写一些原创文作为输出,是对已输入内容的巩固,或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整合,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思考学习系统。
我的宝贝Alice已经三岁多。年轻人谁都希望过得简单舒心一些,长期忙于工作,陪娃,处理家庭关系,失去自我与自由太久,需要找到独处和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婚后三年,日子里多了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偶尔拌嘴,多了大把大把的默契。
重要日子里的仪式感一直都要有的,比如礼物这件事。
一、
今年老公生日,我就斥巨资采购了一台投影仪。事实证明,这估计是年度最佳消费了。自从买完这个神器,每晚Alice跟奶奶睡觉后,我俩躺在被窝刷剧姿势都变了。
之前是背靠背,心想“谁都别想影响老娘玩手机”,不然就是一顿互掐。现在就特别和谐,窝在他胳肢窝下,一边同步刷剧一边吐槽。
我俩在选剧上的肤浅程度都莫名一致,不存在鄙视产业链,比如看美剧就高一等,看国产家庭伦理剧就被嫌弃,没有这道理。哈哈哈综艺就能看得很开心,不也挺好。
自从卧室里面放一台投影仪,完全是私人影院的效果。对于我俩这种重度宅,除了有点费电,没有丝毫不好。
小时候我家是一居室,一张大床靠着墙,用窗帘在床和客厅间隔开。我每次被赶去睡觉,窗帘外电视机还放着《炊事班的故事》或者《铁齿铜牙纪晓岚》,好奇地我心痒痒。躺床上盯着大白墙上电视机投来的变换光影,就特希望墙上能出现纪晓岚跟和珅斗嘴画面。
这个愿望二十年后还是实现了,可真太好了。如果再过二十年可以不用上班不缺钱,然后就每天呆在家里,我所喜欢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在家里完成,那我今天晚上得笑醒了。
三、
再说到礼物上来。
记得有一年的父亲节,恰好前一天因为院里的运动会累的头晕,匆匆准备了红包发到家庭群里。礼物是没有准备的,记忆中爸妈很少喜形于色,包括斯第一次带着礼物去我家。其实,老两口很少收到晚辈用心准备的礼物,确切说是没有。
我是一个很喜欢礼物的人,喜欢送,喜欢收。
更偏向送,也是送礼物的次数更多些,对自己的审美和选物水平有些自信,总会送些自己喜欢的。因为不想被人忘记,又不愿主动增加联系,就以这种不尴尬的形式表示珍视。相反,收到礼物时总表现的扭捏,不是不乐意,而是不知道以怎样的情绪去接受,接受了是不是应该更殷勤的表示珍重。
之前有点“讨好型人格”在作祟,觉得友情的维系需要主动示好,后来发现本末倒置。良性的亲密关系中,礼物只会是锦上添花。
以前给自己老公送过好多零碎礼物,不分时间,不分纪念日。
有娃娃机抓到的“打着雨伞的龙猫”,被他说是一只撑着花伞的猪,嘴上停不住的嫌弃,却也被摆在实验室最明显的位置。毕业之后,龙猫准是被“留校”了,反正搬了两次家,终归是没有再找见。
跟老公还是男女朋友的时候,有过一段很相敬如宾的日子,各自逍遥快活,互不干涉,甚至一周都仅限于问早安道晚安。
逍遥是他,不爽当然是我了。可就算再怎么憋屈,见面都是一个“屁”都放不出来,狗腿一般的粘上去。
有一次突然想去看Line展,在朝阳大悦城,有点远,旁敲侧击的问过他,大概是懒,并没有表达多强烈的去的意愿,索性就拽着闺蜜穿过半个城市去看一只熊和兔子。在地下一层遇到了“泡泡玛特”家,好多人聚在一起摇盲盒,群众的智慧那只能是群众的,指导价值大概是:买的越多抽中自己喜欢的那只的几率越大。
我摇了半个小时,任性地买了俩,打开盒子,一只光不溜的小老鼠,另一只是头戴向日葵的小狮子。热衷于送礼物的自己将那只相对好看的小狮子,送给了对方。等后来更了解他时,回过头看看我买的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在那时的他看来是那么好笑。
他不理解,我是从哪里搞到的这种奇怪的东西,并且作为礼物送出去。
他不理解,这么丑,我怎么会喜欢的乐滋滋。
他最不理解的,是那个时候不被好好对待的我怎么愈挫愈勇。
结局还是好的,摩羯和天秤,一个闷葫芦的学究派,一个中央空调式的交际花,百分之九十九因为那个天秤的上升星座落在了摩羯。
其实作为摩羯本人也无法理解自己的脑回路。比如第一年的520,他去南航参加论坛,执拗的要去火车站接送,赶巧是学校的研歌赛,人是接到了,一路处理工作,地铁站扔下我就去音乐厅现场。
其实我的执拗也在于520想送个礼物给他,记得那天等到了凌晨一点,研歌赛后的他的聚餐结束,我才把准备好的护手霜送他。
是欧舒丹的,很好闻,马鞭草的味道。
那个时候对人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买下来送出去。当然不是强加给他我的喜好,比如他有段时间玩保卫萝卜,正好那家店有卖的好萌的萝卜君,就收入囊中。
结局都差不多,现在已经成了我自己的书包上的挂饰。
喜欢的东西买来后都会变成我自个的。
三、
婚后收到和送出的礼物更有意思。用心更多的人成了自己老公。
收到了朋友给拍的视频和特别好看的照片,作为新婚礼物。Alice也陆续收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叔叔阿姨寄来的小礼物。
婚后第一年的七夕,送了roseonly的永生花,还有条专属留言。
婚后第一年的生日,托做了一个我们一家三口的泥塑,简直是太可爱了。
婚后第二年的生日,去了趟青岛找了可岚拍了一组海边旅拍,可好看了。
婚后第三年的生日,是只有我们仨的国庆三天京郊自驾游。
结婚第四年的生日,就是我买的投影仪啦。
在我家无论谁的生日都会有一桌精心准备的饭菜,这才是最难得的仪式感。
看过一个关于礼物的故事,老人对孩子说,“收到礼物后,你会变得更快乐,无论每天做什么事,也能做得更好。”
生活里的重要日子依旧需要备注,仪式感丢了,感情也就淡了。
祝好,我是一织眠。
"同名公众号「一织眠」,欢迎关注合作咨询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