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进入大学后,一切生活的节奏都变得很快,伴随着对未来的焦虑,又显得很慢。
生活的节奏尚且如此,感情似乎也被迫上了发条。就好像爱情被规定了是这个年纪必须要接触的一样,人人都仓皇地紧随人流,生怕自己会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于是,在网络的世界里,一些社交软件在人群中更是肆无忌惮的盛行,在现实世界里,一眼万年也成了可以随随便便说出口的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身边的人对于爱情这件事都越发着急,也可能渴望的并非爱情,而是“脱单”本身。
看一眼照片,听一段语音,互道两三天早安和晚安,就会很轻易地喜欢上一个人。
有时候甚至是人群中不经意的瞥一眼,就确定了对方是自己的命中注定,甚至连小孩的名字都想好了。
社交软件也慢慢变成了约炮软件,无意间一眼万年的那个人也成了灵魂伴侣。
谈恋爱不再为了结婚,只是为了摆脱“单身狗”这个标签,就好像单身有罪,而我们必须让自己无罪才能显得正常一些。
02
我也曾遇见过见一面就确定非我不可的男孩A,一面过后就确定了要和我谈恋爱这个终极发展目标,甚至扬言自己也在默默规划未来,嗯……未来里有我,可是我和A,只见过一面呀。
我猜想倘若A那天遇见我时,我身旁若多上几个比我漂亮的女孩子,那么这些和我全部相关的未来,就只和她们中的一个相关,而和我毫无关系。
A可以说出我的很多优点,其实有些优点与我并无瓜葛,就像是罗列了大多数女孩子该有的优点等我一一对号入座,这应该是A理想女友的样子,恰好我并不是他要找的那个人。
速战速决总是好过暧昧不清,我没有和A再谈过这些,渐渐A也淡出了我的圈子。
因为不明不白地开始终究注定是会不明不白地结束。
03
安逸在《这咬人的爱》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见钟情,明明是见色起意;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连白头到老,都只是习惯使然。”
我并不是十分认同这句话,因为爱情的发生总是悄然的,没有这般冷漠,也没有这么分明。
我依然相信一见钟情,但理解不了两个素未谋面的人见一面就有一方展开攻势,着急着确定关系。
记得看过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中一幕触动我的画面:
电影中老三想要牵着静秋过河,静秋又有着女孩子的害羞和矜持不愿意牵手,老三就拿个树枝做过渡,最终一步步牵到手,树枝落地两手碰触紧握的那一瞬间着实让我感到悸动。
两人矜持又懵懂的爱情,在这种慢节奏下也不失热烈,甚至更为浪漫和纯粹。
我不会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也不会等你到二十五岁,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山楂树之恋
04
“很多时候,一个人发现自己爱上一个人,都是在跟他分别的时候,突然一下见不到那个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对那个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
伴随着这个节奏很快的时代,怦然心动的感觉好像越来越远,所有的一切都在快速的发展,恋爱是,分手也是。
人们总是很默契地在一起,随后又不动声色地分开。
可爱情并不是这个年纪的必需品,不需要适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对爱情的渴望更不用随着你对未来的焦虑愈演愈烈。
为了恋爱而恋爱,为了结婚而结婚,这种被曲解的爱情恰恰就一直在我们的周围弥漫着,并且一直被称作是爱情。
我喜欢这个被焦虑驱使着运行的世界,但不喜欢这很快很快的爱情,年纪还小,日子还长,就一直等待吧。
在没遇到爱情的时候,愿我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做一个沉着且安逸的单身狗。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易北的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