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想那些看起来在短时间内能快速突破自己的人,有哪些特质,很多看起来也很努力的人却一直平平?是因为某方面能力不够强还是不够坚持?是定位清晰还是目标感、执行力不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听了Ena分享深受启发。
2017,改变你的关键性人是什么?
如果有,恭喜你,说明你一直在成长。
如果没有那说明你在自己的舒适圈时间太长了,需要改变。但是也不要着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回头看看上半年还是有几件事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参加了2场正式的写作课和一个社群。
小米写作课收获:建立写作框架,跟高中写作文思路差不多,列提纲。
善于从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生活中去找素材。看小米的文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有的想法如果换做过去的自己,真的会宁可放在心里烂掉,也不会讲出来,太实在了。
就像嘻哈,真实的东西却总让人印象深刻。
现在想想,表达出来自己的真实观点又怎样呢?天会塌吗,不会,无非是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每个人价值观不同,有人跟自己观点不同很正常啊!尤其是自媒体人,宁可表达立场被骂,也比没有立场的老好人要强得多!有争议才容易引起话题嘛?能被骂说明大家都在关注你呀!
spenser的写作课:
spenser可谓是自媒体界最会营销自己的人了。这跟每个自媒体人的背景和公众号调性有关,也因个人秉性而异。写作课课前文案气氛的渲染,课程中场的二次追加宣传,里面套路之深,对大多“看客”而言是参不透的,能做的只有买!买!买!
关于收获:苦写,是写不出未来的。要善于链接,让大咖乐意用自己的IP为自己做背书和站台。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主动性、情商和资本。
没有最拼,只有更拼!大家都很拼,你要让大家知道你很拼,也是一种自我品牌塑造的方式。
想想自己,恰恰是个反例,只会默默做事,不擅长外显。
剽悍一只猫社群:除了听一些知名大V们的分享,还有坚持输出。也看着猫群成长,裂变出一个个新的社群,如采访团、行动营、剽悍晨读等阵营,形成一个自媒体矩阵,见证了自媒体的一种发展模式。我所在的独立团,就是里面自行裂变的一个小的私密写作组织。
基于以上,还在断断续续坚持写。一来督促自己输出,二来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2
认知/思维升级:
深度思考,主要来源于运营控船长。听船长分享是在去年年底,今年上半年又参加了船长的拆解公众号,以及每天500字,坚持100天写作计划,算是对写作这件事开始慢慢从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写,到信手拈来,都是无数次的刻意练习的结果。
刻意练习是今年学到的新词汇:想要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成就,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效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是无效的重复,而是有目标感的通过执行去提升。
目标反馈:参加了幸福俱乐部的目标制定活动,坚持每周/月总结回顾打卡群。有时候有点流于走流程,最近开始每周用文字去总结,还是深有收获。最起码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如果没有记录,日复一日,如果再没有结果,也是真白活了。
03
做减法。年初刚开始参加了不少组织,什么绘画、学习弹琴等等。后来找出最关键的,把多余的一时也打造不出核心竞争力的都砍掉,专注在1-2件事上,持续输出,3-5年后,必定有成果。
lip师兄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坚持高质量的学习理财,用3年时间,从月光族变成资产500W的理财达人。
如何最有质量的投资自己?
每个人都想提升自己,现在又是知识付费的大时代,我们大多人在知识付费领域都“砸”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也花了不少时间。
实际情况是同样付出时间和金钱,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快速突破,而有的依然没有太大起色?根据自己过去的体验和观察发现这样一个秘密: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很多人忽视链接的作用。
能迅速突破自己的人,更愿意尝试做过去没有做过或者不敢做的事,试着主动跟自己不一样的人交往,在投资自己方面舍得花钱,并善于借力(抱大腿)。
在付费课程中,一部分人更注重把重心放在单方面做事上,就拿写作来说,以为自己写得好,文笔练好了就能增粉无数。其实,付费只是开始,写好,也只是做好自媒体的冰山一角。
我们很多人都忽视了链接的作用,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就好比在管理学中,人才是核心;在企业中,员工就是财富。比如剽悍一直猫,作为万千普通人中的一个,为什么公众号能在短时间内获得60万粉丝,除了通过坚持,恰好把握了微信公众号这个风口,真的只是因为文笔好吗?不是。
而是因为他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读好书,见牛人,链接了自媒体界的几乎所有大V,站在所有大V中间,你还怕自己成不了大V吗?如果剽悍一只猫一开始不去主动链接,而只是埋头苦写,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吧。
高门槛筛选出来的人,1个人=N个人。
1个大V为你背书的影响力,抵得上多少人?一场高质量的链接抵得上N次无效社交,关键后者还浪费时间。
而高质量的活动往往门槛高,比如费用高,但收获也大。猫叔在这一点可谓做到了极致,一年发出去的红包有十几万,是很有钱嘛?在一开始也不见得,而就是舍得花钱,再加上做事靠谱,能迅速建立起信任背书,当有一个大V肯为你站台,就会有第二、第三位……大V为你站台。
过去我自己一直以为,把事情做好就好了,没必要花太多心思在人际关系上,拿结果说话。最近发现,两种不同的侧重,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做事是基础,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则是一门大学问。
如何最大化把学费赚回来?
教,是最好的学。
你能教(分享给)别人什么?(你的产品是什么?)
大家为什么跟着你学?上了之后有什么用?
这门课的老师、同学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学到技能?干货?
心态更好了?还是思维升级了?
你在哪里(哪些渠道)教别人?
微信朋友圈?公众号?
微博问答?视频?
直播平台?简书?分答?在行?
还是线下?
能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了,离目标就不远了。
比如有位师姐,在大学时非常想去希腊旅行,没有资金怎么办?直接去借钱,回来后出了一本书,出版后即便小范围内畅销,赚回的也不仅仅只是旅游费。
另外,很多学习,不一定是掏钱。在人与人之间的链接过程中,用自身优势或者特长去置换,也是“赚”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