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西藏古老的理念,那些指导成功商人的“直觉”或“本能”正是意识铭印开花成熟的直接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面对一个商业问题的时候,能迅速且十分清楚地明白应该采取怎样的正确行动。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丝毫犹豫迟疑。
我们要了解:如何持续拥有这样正确的直觉。
现在,让我们回到《金刚经》,看看其关于“直觉”的阐述: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直觉从何而来?
前文提到“因果关联”,
即特定行为或念头与特定铭印之间有所“关联”,
或者说是特定的行为念头导致了特定的铭印,
而这些铭印将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导向我们所希望的特定结果。
现在是该明确这些行为的时候了,
因为如果我们真正明白“铭印及其背后蕴含的潜能是如何运作的”这一过程
——如果我们能遵循这个理念
那么,我们就能够给自己聚集巨大的能量,
让事业如己所愿地发展。
秉持这一理念而行动的人,容易吸引其他秉持此理念的同类人,
这样一来,成功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有关“因果关联”最为著名的论释,
或许是出自1800年前印度佛教大师龙树菩萨之口。
以下偈颂摘自龙树菩萨的论著《宝鬘论》,
其首先提出我们可以在意识中植入最令我们称心满意的铭印。
吾将简述修持菩萨慈悲之道的人所具备的美好品质: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慈悲等等。
布施是给予你所拥有的事物,
持戒是善待他人,
忍辱是放下嗔怒,
精进是增长一切美德的喜悦之情,
禅定是全神贯注,远离烦恼,
般若助你决定何谓真理,
慈悲是一种融合了对众生之爱的高度智识。
【这些解释打破了我们“望文生义”的误区】
接下来的偈颂则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联:
布施带来财富,美好的世界来自持戒;
忍辱带来美好,卓越的成就来精进;
禅定带来宁静,自有来自般若;
慈悲成就我们所有的愿望。
论著的最有一段偈颂,则揭示了培养这些铭印所带来的的终极结果:
一个具备这七种品质并且臻至完美之人,
将获得如世界守护者所拥有的不可思议的知识。
就“特定行为、特定行为所对应的铭印、特定铭印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
三者间的因果关联,
上述的偈颂或许是最广为人知的简要论释
(除这些偈颂之外,还有其他经典讨论了数百种铭印及其对应的结果)。
我们可将上述偈颂归纳如下:
1. 为了“看见”自己的事业飞黄腾达、财源广进,你必须始终保持慷慨大度的意识状态,以期在潜意识中植入对应的铭印。
2. 为了置身于一个非常幸福快乐的世界,你必须始终保持一种严格遵循伦理道德的生活方式,以期在潜意识中植入对应的铭印。
3. 为了身体健康、充满魅力,你必须拒绝生气发火,以期在潜意识中植入对应的铭印。
4. 为了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领导者,你必须乐于投身具有建设性的、帮助他人的行动中,以期在潜意识中植入对应的铭印。
5. 为了能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你必须进行深度的专注或冥想,以期在潜意识中植入对应的铭印。
6. 为了不再置身于事与愿违的世界里,你必须学习意识铭印及其潜能的法则,以期在潜意识中植入对应的铭印。
7. 为了使自己和他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你必须培养慈悲心,以期在潜意识中植入对应的铭印。
如何把这些听起来崇高伟大的论调应用于真实生活中?
在一个真实情境中,具体理解一下。
早上上班,公司办公大楼正面墙体的花岗岩,赏心悦目;通往门厅的玻璃门如水晶办清澈透明。……
这个场景中,我喜欢花岗岩外墙,光滑细致,使整个大楼很气派。
然而,对于站在九层楼高的狭小步道上清洗窗户的保洁员而言,
同样的花岗岩外墙则暗藏了威胁生命的危险,
他们可能宁愿我们使用一般的普通砖块造外墙。
对我而言,我对花岗岩所产生的感知,
是我先前把一个良善的铭印植入意识中的结果
——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铭印呢?
现在我们将进入一个非常深奥的层面:
铭印与我们对事物所产生的感知之间的因果关联,
这超越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逻辑范围。
然而在久远的过去,
许多修行大师所撰写的古老典籍中已有关于这一因果关联的文字记载。
我对这花岗岩外墙产生光滑细致的感知,
是源自对他人说话柔和的铭印。
而保洁员则把同一花岗岩外墙视为危险之物。
这一感知的产生,是源自过去轻视生命所植入的铭印。
(这并不表示他们一定曾经做出危害他人生命的可怕举动)
所有的铭印在潜意识层停留之时,其强度呈指数级上涨。
导致生意场上失败(资金逐渐短缺,员工在一两年之后跳槽,转而投奔竞争对手)的原因
通常是许多微不足道的负面行动与念头积累起来的结果:
例如小小的“善意”谎言、微微的“小家子气”等负面情绪。
原本微小的铭印最终成长为一颗巨大的、盘根错节的橡树
——呈现出一家大型企业走向失败的真实现实。
要明白的是,
我们此刻不是在探讨尔虞我诈、你不仁我不义的社会或心理现象。
这种被我们称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表面”关联,不是本书所要论释的内容。
“他人欺骗你仅仅是因为你先欺骗他人”
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
你被他人欺骗,
必须通过“铭印留存意识中,然后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来予以解释
——你看到某人在向你撒谎,
是因为你先前在意识中植入的铭印开花结果,
迫使你看到那个对你说谎的人。
没有一个人会独立于你的铭印成熟过程而“自发”地开始对你说谎。
没有人能够对你说谎
——除非你通过不知不觉、无法控制地欺骗他人的行为,
而在自己意识中植入过铭印。
真正的问题并非你的行为模式决定了你看待事物的方式。
更确切地说,
所有的事物都是经由你的铭印而产生出来的
——你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人、甚至你自己;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过去经由身、口、意而对他人所做的善或恶的产物。
下一段,我们列举一些来自真实商业活动的典型因果关联实例,
上述的观点务必谨记在心。
这是公认的、具有稳固基础、经受实践考验的真理。
在过去两千五百多年里,许多杰出的智者已经亲身检验了这些真理,
并且成功地将其运用。
藏族智者曾说过,
无论何时当这些法则似乎对你不管用的时候,
那是因为你并没有切实遵循这些法则;
我相信,如果你坦诚地面对自己,
你会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你必须常规地遵守风行这些法则,
并且怀着全然诚实的态度,
以及对上述法则的敏锐理解,
才能收获我们所承诺的“事业成功”。
如果只尝试一段时间,
然后半途而废,
这就如同你运动三天之后,
因为身上没有长出大块肌肉,
就不再继续锻炼了。
【当你尝试一个别人的经验,而没有成效的时候,
多半是2个原因,一个是强度,一个是持续的时间】
对于这些可以引导你实现人生圆满、事业成功的法则,
必须投入类似成为一名优秀钢琴家或球技精湛的高尔夫球手所需要的同样的热情与毅力。
奉行这些法则并非易事。
少了一份热情或一丝不懈都无法成事;
如果你无法如此努力不懈,那么现在就可以搁置此书了。
提示:
这些因果关联的法则,直接源自亚洲两本最重要的智慧典籍:
1. 西藏宗喀巴大师(1357-1419)所住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2. 印度智者达玛-剌吉塔(约公元1000年)所著的《利器之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