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是我来到深圳流浪过完的第十个年头了。流浪记写到了第九十三篇共三十万字,想着十年一百篇的愿望就此落空了。十年的时光恍如昨日,就像一张张的相片在眼前不停的闪现;就像流浪记的目录那样诠释着这十年的深飘。一直庆幸着自己能保持着不停奔跑的状态,庆幸着有这样的机会让自己一直往前奔跑。虽然偶尔会因为跑错了路而陷入彷徨,但庆幸的是我还年轻,回头再重来都还不算晚,就怕自己安于现状而停滞不前。
7月是一个适合学习的月份,之前的几次学习好像都是从这个月开始的。机械设计是我在做结构设计混到瓶颈的时候一直想要做的事情。三年前,当学完工业手绘课和自学了keyshot与photoshop而没有顺利转行后就想着要转机械设计了。每当存了两年的工资就会去学校豪赌一把的学习机会是我一直在坚持的事情,虽然并没有每次赌赢但前四次有两次的成功对我来说已经很幸运了。此次机械设计的学习机会是这五次学习计划中拖得最久的一次了,机械设计的学校就像当初找moldflow模流分析学校时那样难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的逐渐增长因此而变得犹豫不决?网上有看到几个学校在教机械设计,然而浏览一番之后都不能如意。比如广告做得比较火的广州有道学院,深圳分校在龙岗就显得有点远了。之前学工业手绘的学校在网上也有教机械设计的课程介绍,但以我之前的了解并不能满足我对学习成果的期望。
每当空闲的时候就会在网上搜一搜教机械设计的学校,想着有合适的地方就去看看。去年的7月末,终于在网上搜到了在家附近的沙井有个叫钢城培训的学校教机械设计。以为终于在附近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学校,想着辞工到期就可以去读书了。于是满心欢喜的跑过去看看,可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学校在98工业区对面,看着场地倒是挺大但因为并没有多少人而显得特别冷清。前台就一个老师在帮她女儿辅导作业,见我来也并没有显得热情。其他的教室都是空的,只有一个教室里有人在学习。每次找学校总要先看看课程表,我觉得从课程表中就能看出可以学到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这里的课程表很简单,里面提到的教学并不如我意。就想进去跟老师当面谈谈,想问问他们都教些什么东西?或者听他们上一节课。可前台的那个老师说,机械设计还没有开课。我坐了一会儿,想叫她带我去见见课程老师。可她只顾教训她女儿写作业,训她女儿做的作业不是这里错的就是那里错的。见她并没有要理我的意思,就放弃了在这里读书的想法。留了个微信,叫她有上机械设计课时就叫我来听下课。后来慢慢的从网上和她微信的信息中了解到:他们那里主要是教UG编程,并没有见到有机械设计的课程。所以我也就一直没有收到听课的邀请,倒是常收到她发来其他如UG编程、UG模具设计、文员类课程在节假日做活动报名优惠的邀请信息。朋友圈中也常晒一些学员如何艰苦学习顺利找到工作和关于她女儿如何聪明孝顺的摆拍。
今年出来找工作时遇到一些与先前不一样的现象,一个是做蓝牙音频的公司比往年招人的要多很多;第二个就是平凡的接到做治具夹具等半自动化面试的邀请很多。不是很明白今年为何会有这么多招蓝牙音频类结构工程师的公司?或许是因为TWS耳机的突然兴起吧?TWS以无线式双耳受到消费者的亲耐,又因为结构简单,制造和加工成本低廉而易于仿冒。比起头戴式耳机复杂的结构和模具复制以及组装加工的高成本,TWS耳机占尽了各种优势。现在很多TWS的外壳和电子模块都已经做成了公模,让以前做外贸的、做项目的、做模具的圈外人争先恐后的闯了进来。组成公司后担心公模没有自己的特色而被淘汰,所以才到处网罗这方面的人才。对于越来越多自动化类公司招人的现象,在这之前是并没有看到的。做产品结构的时候就常常会自己画几套半自动化的夹具治具,然后发到外面的加工店制作后给到产线方便产品的组装。这些加工店都是些街边的小店,做的治具也都是复制个两三套而已。这次接到的面试邀请都是已经成规模租厂房扩大规模的公司了,因为好奇还去了附近的一家瞧一瞧。那是一家专门给大型音响组装做工装夹具的公司,还做一些切水口一类的小治具。然而因为觉得做的东西太简单和上班时间太长而拒绝了,工资倒是开得还可以。那些都是我做结构时附带画的图,既没激情又没挑战。可这一行的兴起再加上奥林巴斯、华为和近期爱普生的退出预示着留在深圳的制造业活得越来越艰难。控制人工成本已经成为这些企业共同的难题,然而全自动化机器太贵也可能会因为换了另一个新产品就用不上了,所以这种半自动化的夹具便异军突起。上家做蓝牙音响的公司就是这样的问题,前期因为有一两个产品卖得特别的好,一开始的时候产线的产量不足又不容易招到普工,他们就想到了用自动化的工具生产组装。于是购买了很多诸如自动打螺丝机、自动点胶机、自动焊锡机。可是这些自动化设备成本都很高昂,如果工单量少就不适合用到这些设备。因为这些设备在用之前要先做固定的夹具,再通过长时间的调试才能稳定生产。工单量少的话,设备都还没有调试好就已经搞完了。所以这些几十万的设备就因为之前火爆的几款产品突然冷淡而被遗弃到角落。现在花两三千块钱请个普工还未必能请得到,也不一定都是所需的熟手。可这点钱却能做几套简单的工装夹具,不仅能最大化的保证装配精度还能省掉几个或是好几个人工成本。既能省钱又能办好事,何乐而不为?
我想,随着时代的进步自动化设备会慢慢的取代这种半自动化。又因为常常看到机械工程师的年龄限制由结构工程师的35岁提升到了40岁而愈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现在所处的位置就像当初做模具工程师时的那样,找到了产品结构千篇一律的规律。就算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只要让我摸一摸就知道是怎么设计的了?还能将它的一些缺陷做点改善。按理说,我本应该做到管理的。大多数做技术的人遇到瓶颈的时候也都转向了管理,然而我就是个奇葩。不知道为什么从做工程师以来就一直对这个岗位不感兴趣,一如既往的喜欢技术;喜欢新鲜的事物和没有做过的东西。当在技术上再也没有突破的时候,我便转向另一个新鲜的事物再重新出发,我很喜欢这种一路上接受挑战和质疑然后慢慢成长的过程。不然,一直在一条路上走下去就会总看不起别人做的东西,总觉得别人画的图做的产品都是乱七八糟的。长此以往就会被自己的狂妄自大蒙蔽了双眼,看不见前方的道路。每天的生活也会是前一天的复制到今天的粘贴,日子过得没心没肺得过且过。温水煮青蛙的生活,这并不是我现在所期望的。即使没有了二十几岁时的年轻本钱,走错了的路还能再返回来重新开始。但我应该继续保持这样的心态,继续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试错中慢慢的成长。再说不去接受下打击都不知道自己现在自大到了什么地步?
依然坚持着没事的时候就在网上搜一搜机械设计培训学校的习惯,终于在6月的时候搜到了一家位于东莞长安的培训学校。虽然学校有点远,但能搜到这类学校已经很不容易了。等到休息的时候便坐地铁到松岗碧头转公交去了学校。学校很小只有十几台电脑但是学员却很多,说是依靠智通人才办学的噱头。去的时候刚好都在上课,于是坐在后面跟着听了一个小时的课,听完课就觉得这是我该来的地方。与其他学校或者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只讲软件操作不同的是这里主要讲设计原理和标准件选型。这正是我一直想要的知识,是我所期待的东西。机械设计行业大多是用solidworks软件画图,与模具设计用UG软件一样也都有人用PROE软件画相应的图。但是我认为行业的趋势是随大流,所以我早已做好了放弃好不容易才用得得心应手的PROE改用从未接触过的solidworks。上完课后与老师聊了一会儿,觉得这里是能够满足我学习要求的地方。只是突然遇到了搜寻三年后满意的结果,一下子不知道是该全日制的上课还是像先前的几次学习那样半工半读?
由于对现在的工作环境不满意,整天都郁郁寡欢。想到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和迟到了两年的计划,便改变了年前所有的计划坚决的辞了工,还推掉了先前短暂工作了一个多月的公司老板叫我回去组建研发部的邀请。我想,我不能因为年龄的逐渐增长而变得犹犹豫豫一拖再拖了。我应该像二十几岁时的自己那样,想到了的事情就立刻去做。一旦转型成功了就又多了一门傍身技,即使不成功也还有很多旧业让我重操。十年来,一路从冲压工、模具学徒、模具补师混到办公室的3D工程师、UG模具工程师、moldflow模流分析工程师、项目跟模工程师、proe结构工程师、工业手绘工程师。除了模流分析工程师和工业手绘工程师学了之后没有真正坐到这个位置,其他的工程师位置都是有着真金足银的实际经验,每一个位置只要一直坚持下来到现在都已月薪过万。难得有我这样把整个大范围的工程师混了个遍的吧?现在就差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这个愿望了。我想,任何困难在努力面前都将变得不堪一击。想做和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道路。
6月底辞工到期,7月1日短暂的休整了一天便赶去学校报名上课了。问老师要课程表,我想要知道自己的学习计划。老师说,课程表在他脑子里。这里是按照每个人掌握程度上课的,觉得你掌握得可以了就教点难的给你搞。要是还没有掌握基础就多教些简单的知识,让你反复的练习基本功。我觉得没有课程表这个事情有点操蛋了,都不知道自己学到哪里了?总感觉又进了一个有点坑的地方。报完名就马上跟着一起上课,开始了深圳东莞两地跑的生活。同学们都是东莞的,只有一个同学在深圳的西乡。与之前的几次学习不一样的是,同学们的年纪都很大。以前的同学大多是相差一两岁,而现在的同学都是三十几岁,一半的人接近四十岁。难道搞机械的都是这么大的年纪了吗?偶尔来个二十几岁的小伙都觉得好年轻啊!同学们之前大多从事机加工或是装配钳工,来这里镀金想混到办公室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深圳的那个同学和我一样之前是做结构工程师,他38岁。他说,他之前是因为朋友开厂的诱惑结果又不开了,到现在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就到这里读书来了。这里就我一个人显得有些瞎搞,混到那么高的位置又从头再来。有个同学,他的小孩都已经读高中了,他都还来学校学机械设计。他先前已经学完了PLC编程再来继续学机械设计的;坐在角落的同学40岁了有些眼花,画图时都是贴着屏幕看图。有时候不去再努力一下都还不知道有那么多的人还在负重前行。看到他们就感觉年轻真好,即使觉得自己选错了行业还可以立马回头再来,而他们错了可能就真的错了。
连续在学校学习已经有半个月了,感觉老师对软件并不是很熟悉。他只教你他会的那一种画图方式,而软件是给了很多种方式来画同一个特征的。还好我有之前其他3D软件的绘图基础,软件之间很多功能也都是想通的。我知道用哪种方式画图最简便迅速,而不知道在solidworks里面的这个功能在哪里?一开始常问老师,他要么不知道要么就说没有。后来我便放慢了跟着上课画图的进度,慢慢的摸索软件的功能。UG、PROE、solidworks、CATIA这四大3D绘图软件被我玩了三种,也是很强大的了。但是他这种对于没有接触过软件想要速成的学员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只要记住他这种用法肯定能搞得出来。而知道得越多却还没有形成快速的条件反射时就要浪费些时间了。对于众多诸如马达计算公式、齿轮齿条和同步带等传动计算公式常常弄得我头昏脑胀。一个能将六六算成三十二的人见到这一大堆运算公式就直接发懵了。视乎每种工程师都要记很多运算公式,然而之前做模具和结构工程师时的公式都已经被我慢慢转化到画图里了。设计参数哪还用得到再去用脑袋计算?直接再软件画一下就知道需要的数据了。比如斜顶和行位脱模行程的三角函数计算公式也是一大堆,谁还去记啊?直接在软件里面画出来就自然知道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将这一堆的公式理解然后自我转化?每一次学习新东西都是这样,一开始觉得自己很懂然而越学却越不明白,经过漫长的消化吸收后才会慢慢的想明白一点儿。
今天来了一个看着年纪至少六十以上的老者跟着一起听课,他说他想在这里学习。老师说他年纪太大了,学不会这玩意儿。他说,他做过两三年的PROE绘图。说是之前在广州有道学院的东莞分校学机械设计但根本没有学会,那里就只教软件如何操作,学出来却不能做事情。老师说,有好几届的学员都有在那里学过之后觉得不行又来这里学习的。那个角落四十岁的同学就是从那里出来的,难怪先前听他提到过有道。还好我当初因为太远而没有选择去那里,不然既浪费了钱又浪费了时间。看着他们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在想办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更何况别人还没有我先前那么多做工程师的经验。不禁想到我在他们这么大年纪的时候还有没有这样的毅力和决心去做这样的事情?我无法预知到接下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样子,但至少我现在正在路上。计划没完,流浪不止。
于2019年7月19日整理于2024年06月04日
想要做的事情就立马去做,不留遗憾。不然就不要老是去想,犹犹豫豫就是浪费时间。它不会改变任何事,只能搅乱你的脑袋偷走你的快乐。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我就是黄小利,一个被工程师事业耽误了的作家。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吸粉,分享我根据打工经历记录的自传小说,欢迎各位关注:流浪的路上。
更多文章请查看:原创深圳打工日记《流浪的路上[目录]》- 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