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该七点起床去上慕道班的我,决定放纵一下。
所以,第一次睁开眼,7点,我任性的睡去。
第二次睁开眼睛,10点半,心里咯噔一下,继而便是无限的内疚和不安。
是啊,这本该是我周末已经结束上午课程,坐在省图里面静静读书的时间了。
当然,这个习惯并没有坚持很久,也就2个月而已。
之前确实听过“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这样的说法,也主动或被动地灌了不少鸡汤。不过,那又怎么样,当你不是自己很想改变的时候,再多的鸡汤,除了给了你一个又一个熬夜晚睡的理由,别无他用。
两个月前的五一假期,再一次断片、宿醉后,醒来后顶着昏昏的大脑瓜,我默默的对自己说:
“大姐,你快30了,瞧着没,连对酒精的代谢都慢了。现在的00后都17、8岁了,看着自律的90后、00后,你还在这美其名曰的真性情,脸皮到底有多厚?”
但是,自律并不是千篇一律,我没法照抄人家的模式。所以我通盘审视了一下自己:
1. 毕业几年,一直做着笔译的工作,除了被动的针对文本译稿查些资料,就没有主动自觉输入的内容了 。读书是一辈子的好习惯,结果自己浑浑噩噩的这么多年,除了上学的教材,竟没有静下心来读点书的习惯。
2. 从小体育不及格, 总是运动会写广播稿的那一个。运动黑洞或许真的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应该也没有人从生下来就是运动健将吧。每天刷微博,那么忙的明星,都不忘了健身,我哪里有那么忙呢?动起来,毕竟,身体健康,对自己、对别人都负责;不因为健康问题麻烦别人,也是种美德。
3. 家务活,从来都是最让我纠结难过的存在。因为我会因为想着要不要拖一下地板,就想了两三天。然后,看着越来越脏的地板,又心烦了两三天。最后终于拿起拖布拖地了,因为太脏, 需要擦个两三遍……
结果呢?
事实上,我也没有觉得发生了什么样的质变,盘点一下两个月都发生了什么:
背诵了4篇英文短文(《生而为赢》里面的,都是值得背诵的精品美文),看完了《走到人生的边上》、《追风筝的人》、书虫系列的《简·爱》,借着慕道班的课程看完了《圣经》新约部分的“路加福音”;当做学习型教材的《中式英语之鉴》和《12天突破英汉翻译》,也在每天啃个一点点;
到现在可以坚持以8km/h的速度,轻松慢跑三四十分钟,甚至跑个1个小时了。这绝对是有生以来的重大突破,毕竟,我一直都是200米内死于岔气、800米甚至会吐出中饭的运动黑洞。到现在,我依然坚持着一个星期至少3天跑跑跑的节奏,因为我突然发现,运动中的每一次咬牙坚持和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通透轻松,也是乐事一件;
至于讨厌的家务,到现在我也没有摸到什么门道,还是不会收拾也收拾不整齐。只是我能做到早上洗漱完毕,就会拿着拖布从里到外拖一圈,好处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不会让地板有很多“硬伤”,让我在不得不拖的时候,需要拖个两三遍甚至还需要加点洗衣液。
这些事情,可能太微不足道了。但是于我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白白荒废了多少时间,第一次因为我只是做了曾经多么习惯的日常而感觉到恐慌、内疚和不安。
是啊,大把大把看似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做的事,说到底,其实就是不想做还不愿承认自己的放纵而找的漂亮借口罢了。
我只是个普通人,我的起点并没有那么高,但是我同样有我的赛道,我也需要在自己的赛道上奔跑,毕竟起点低并不是你不发力奔跑的理由。
今天的内疚和不安,让我第一次看清了自己:
原来,这两个月的改变,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竟然也变成了一种习惯!
原来,放纵真的不再有想象中的爽!点滴的、坚持的自律,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