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呼啸山庄》

前段时间读余党绪老师的《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在阅读的角度与范畴这一节,他提到“母题”这个概念。上一次接触这个概念,还是大学的《文学概论》和《比较文学》课上,非常久远了,但是我仍然记得那堂课老师用张爱玲帮我理清楚了母题和主题,三页纸的笔记,老师一个例子就使我彻底明白。凡有故事必有母题,太阳底下无新事。回忆使然也好,理性驱使也罢,我提醒自己必须用更少的时间来读理论书,工具书,我得沉下心来,多读原著,多接触作品,用作品去理解概念。

令我吃惊的是,大三时候读过的《呼啸山庄》,当我再次捧起,竟然能背出其中这个片段:“乌云下一片荒芜原野,雷声隆隆,有行人拖着长长的影子在荒野里东倒西歪的跋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气氛使画面变得恍惚,人们恍若窒息着。忽然,铅灰色的天空劈开一道闪电,是给画面增添神秘而令人恐惧的最后一笔。”阅读,是真的可以给人一些底气的。接下来,谈谈书吧。

小说以“复仇”来结构全文。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等级制度森严,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难以得到保障。勃朗特姐妹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却没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生活处境,包括爱情,哪怕她们写出了不朽的伟大作品。她们的精神是苦闷的,写作是她们的精神慰藉。

作者艾米丽在三姐妹中性格较为内向,现实带来的困惑与不安常使她狂躁,迫切需要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把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人物之口淋漓的宣泄出来,这个人物就是希斯克厉夫。他从小被老恩肖捡了回来,和凯瑟琳朝夕相处产生爱情,最重要的是他们关系平等,他们都天性狂野,天然率性,迷恋乡间的粗犷之美。然而凯瑟琳的哥哥亨德莱却在父亲去世之后视希斯克厉夫为下等人,百般刁难凌辱他。导致凯瑟琳在接触画眉山庄文雅有礼的埃德加兄妹后,选择了背弃爱情。希斯克厉夫因此出走美国,几年后回到呼啸山庄,开始了他的疯狂复仇。在他看来,是亨德莱制造了等级差异,画眉山庄是现实存在的文明,这两个原因使凯瑟琳背叛了他们的爱情。于是,他设计令亨德莱沉沦,买下呼啸山庄,控制亨德莱的儿子哈里顿,并让他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成为粗人,这是第一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接下来他令凯瑟琳直面爱情以及她背叛爱情的真正原因,并娶埃德加的妹妹为妻百般折磨她;凯瑟琳死后,他着手报复画眉山庄,他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凯西与自己的病重的儿子小林顿结婚,儿子死后他霸占了画眉山庄。到这里应该说他的复仇行动宣告结束,然而小说最后却写到了凯瑟琳与哈里顿的相爱,希斯克厉夫认可了他们的关系,默默地死去了。

这个结尾可以说是希斯克厉夫和他的狂躁复仇达成的和解,凯瑟琳虽然在画眉山庄长大,接受的是文明教育,然而她却并没有轻视粗鄙的哈里顿,哈里顿天性的善良也使希斯克厉夫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他看到了未来社会可能平等的发展方向,内心的仇恨得以消退。这大概也是作者艾米丽的期望和慰藉吧,现实是残酷的,把梦想寄托于作品中。还值得一提的是,勃朗特姐妹早年丧母,这是她们内心的创伤,因此这个作品和《简爱》一样,母亲是缺席的,作品中所有的母亲都早逝。

其实,打开名著最好的方式是投入个人的人生情感体验,读到共鸣处,时常潸然泪下,这或许是没有被肢解过的文学本身的魅力吧。离大师远一点,离作者和书里的人物近一点,才能真的有感受,有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首版1847年。 小说...
    完美结局小美姐阅读 6,361评论 0 8
  • 我曾经说过,对语言的情绪链接,是深入学习语言的关键,今天的原版书阅读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外语听力大师阅读 1,873评论 0 0
  • 这个月一直忙于考研的缘故,所以也没有时间看一些充实生活的书,之所以看这篇小说,是很长时间想要看,所以从图书馆借来一...
    来迟SapereAude阅读 610评论 0 2
  • 听说中山陵景区藏着一个民国建筑园区——T80,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前往一探,没想到就是铁匠营80号,我20代的一段时光...
    眠风听蝉阅读 686评论 0 2
  • 设计过程,是设计师的理念和现状合一的过程。 结果就是设计图。 实施阶段,理念和当下合一的过程。 现状和当下有时间和...
    徐董丽英阅读 1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