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焦虑的人常常有一个共同的不良习惯:
总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不可控”的事情上。
过度思考过去,思考未来,就是无法专注当下。
从小到大,我都属于那种容易焦虑的人。
读书时焦虑成绩、排名;工作后焦虑工资、职业发展;和人相处时焦虑自己的价值、对方的态度反应。
“这次考试大家都说挺容易的,但是我觉得好难啊,那我成绩会不会很差啊。”
“今天和领导汇报工作时,感觉领导不太愿意听的样子,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今天拒绝了朋友的邀约,她会不会生气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焦虑的念头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反思过去,在关注结果,但唯独没有当下:“我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这种老是提前焦虑的特质让我备受其扰,因为一旦焦虑产生,大部分我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不是立即行动,而是任由焦虑摆布,最后白白浪费了时间,却什么也没做成。
在吃了很多次焦虑的亏之后,我开始向内探求,认真的观察每次让我焦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渐渐地,我发现每次焦虑的产生都伴随着一个规律:那就是我总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不可控的事物上,然后试图去控制这种不确定性。
人生的基本现实是,不确定性才是常态。
而容易焦虑的人往往就是试图将这种不确定性全部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从而陷入了无休止的思考和担忧。
想要摆脱这种状态,关键在于放弃对未来的控制欲。
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努力,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每一个步骤上,活好每一天,做好当下可以做的事情。
01 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事物上
记得之前看《圆桌派》,周轶君老师曾聊过【焦虑】这一词——“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具体,一说到具体,你就知道方法、路径。我们的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焦虑了。”
去正视自己,缩减欲望,减少踌躇不决反反复复的犹豫时间,聚焦在小的具体的事情本身,一次只做一件事。比如看一本书,断舍离一次,去周边散步,做一顿饭,打扫一次屋子....
减少思想和情绪的深度内耗,用具体的行动缓解焦虑。
02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重要的是行动而非完美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一旦焦虑起来,不是把焦虑化为行动,而是开启了无限拖延。
越拖延,越焦虑。
其实,我们拖延是因为我们“怕”。
怕失败,总想着要准备到足够完美,才敢上,但结果机会却没了,这时又开始焦虑上了,
自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认知觉醒》的读者曾问作者:“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应对?”
他当时回答:“真想破解,方法也有,就一条:直接去做!”
想要减肥成功是结果,那你得给这个结果找一个大概率能实现的过程。
每顿吃到7分饱,亦或是每天运动1小时。
如果你把过程都做到了,我想不管结果怎么,你应该都会有所收获。
03 感到焦虑时,把它写下来让它具象化
之所以焦虑,因为焦虑是很模糊的,不确定的,未知的。
而打败焦虑的方法,就是具体,把一切都具象化。
首先写出所有困在心中的事情,然后删除远期的事情,再按照要事优先的法则排序当下的事情,最后再把一件件事情,放在具体的一段段时间中去完成。
而当你把这些悬着的东西写下来,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想法时,再用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情绪,挑一个当下最容易执行动起来。
一旦动起来,就没有时间焦虑了。
“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就只做一点点吧,谁都会遇到低潮期,是选择渡过它,迎接下一个高潮,抑或是陷入其中,放弃一切,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不一定非得要求完美,能够以最低限度坚持前行,反而能走到更开阔的世界。”——托马斯·坎皮斯
写在最后
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
茶要泡开了才好喝,人要想开了才好过,心静了,你才能看到自己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