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华 周口太康 焦点网络十五期 坚持分享第三十四天(2018/11/29)
我们要认识的“英雄”是一个孩子。一个放学后与人争执的高年级孩子。
周三,我值日。下午放学一段时间后,操场上围了一大拨人,赶过去后圈中心有三个主角:“英雄”、一个哭喊得歇斯底里的四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的妈妈。我赶到的时候,四年级孩子的妈妈和“英雄”扭打在一起,主要是孩子妈妈认为她孩子吃亏不让“英雄”走,那个被母亲护着的四年级孩子是我见过的最愤怒的孩子形象:捶胸捶首顿足,哭的面红耳赤,鼻涕横流,口齿不很清楚努力吼着“妈,打他!打他!”。几个晚走的老师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可那位母亲的嘴很是不饶人,连吼带吓还带骂。反观那个高年级学生,在别人指指点点的情况下问啥不说啥,先是一脸的不屑,旁边几个作证的孩子都不吭声时委屈的直掉泪,到后来冷不防脸被打一巴掌梗着脖子怒目相视,急红了眼,谁劝也不走。两个孩子一个大人各执一词,对于大的孩子人们习惯性地指责,可那时候我却心疼那个大的,周围不认同的情况下他应该觉得自己就是天地间一个孤傲的英雄—-勇敢、帅气、不甘心、不服输。
之后大家了解到,两个孩子都有错,四年级的孩子因为身体有缺陷被妈妈宠得“死去活来”,“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拿砖头砸人。所以有了“英雄”的“怒发冲冠”。
后来,我们的劝说使“英雄”“余怒未消”的情况下愿意息事宁人。
我更想要给他点赞了。杏仁核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情绪亢奋常不服输又不愿意被贴标签的年纪,愿意听,愿意接纳建议多难得啊。他是个情商高的孩子,懂得审时度势,在那样难堪的情况下愿意“低头”大人也自叹不如。
人不英雄枉少年!
我觉得他是个英雄,前途不会迷茫。
东风吹,战鼓擂,他是英雄他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