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就好
上个周末跟小女儿去图书馆,偶尔发现一本周作人的散文,随手一翻,恰好在一文中得佳句: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此句原出自黄庭坚的诗《赠张叔和诗》,有幸在翻到的一刻入了眼,也入了心。或许,也是因为那天早晨,刚刚因为一些观念上的不同,和大女儿有过谁也说不服谁的争吵,这句话给了我一个可以解决母女间观念冲突的方向。
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决定在家自学,准备考研,这很出乎我得意料,因为高中三年,一大半的时间她处于叛逆、厌学状态,一开始是抵触上学,只能反复的请假,到了高三备考最后关键的三个月,她几乎是赖在家里熬过去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她、也是我、我们家庭的至暗时刻,我是一个全心陪伴爱女儿的妈妈,也是一个管教不当,焦躁暴怒得妈妈。好在因为读书多、语感好,语文、英语等文科学的还可以,女儿最终也勉强过了一本分数线,进了很不错的大学。我意外的是四年大学上下来,那个一度厌学赖在家里的女儿却决定考研,继续上学。我们之间得矛盾也从学习,转战到思想、观念方面了,总之,还是会冲突不断。
其实,因为都喜欢读书写作,我跟大女儿曾经有过很多无话不谈的亲密日子,甚至在我狂热的热衷于在论坛写作、不时在地方报刊上发表一些小豆腐块文章的那两年,她曾经一度成为我的小迷妹,甚至是以我为荣。但是当时我还没有经历过孩子的青春期,想当然的觉得管教孩子方面,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没有珍惜女儿对我的那份认可和信任,没有珍惜母女之间的那份亲密无间的和谐,而是处处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她,很情绪化的指责甚至是打骂她。学习上,我更是处处要求,处处渗透,每晚监工一样陪着她做作业,特别是数学,我更是跟着学,跟着做,检查出错误,监督改错。有次语文作业,她写的太潦草,我竟然用了开家长会刚从老师那里学来的经验:给她撕了让她重做一遍以后她就知道认真了。是的,我撕了她的作业,逼着她重新写了一遍!这个过程中,女儿从默默忍受到消极怠工,再到不配合式的消极反抗。而我,还沉浸在自己认真负责妈妈的人设里自我感动。
后来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也因为要分心照顾小女儿,我更是少了耐心和体恤,只是很暴躁的去要求去指责,甚至是打骂······高中后,大女儿在学校里也经历了很多,学业困难、人际关系、校园霸凌等等,这些可以说人生长中必然会经历的磨难,但我是妈妈啊,我一再反思,我竟然没有给过她任何的抚慰和帮助,甚至没有过一个正儿八经的有温度的拥抱!大女儿的青春期(其实说是反抗期可能更契合)来的特别突然,可以说是给我的当头一棒,我蒙了,从一开始的暴跳如雷、鸡飞狗跳,到后来的绝望无助、相爱相杀,那漫长绝望的三年我不敢回顾,女儿也说过,对于高中她记住的事情很少,一些同学的名字都忘记了,人对于痛苦都会有选择性忘记。好在,结果是好的,不管有多少错误,我的守候一直都在,不管经历多少痛苦挣扎,她成长的更优秀、更强大了!
对于女儿的大学学习、生活,我知之甚少,只知道学的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是关于马克思女性主义主题的。让我瞋目结舌的是,我十几年事无巨细的捆绑式教育,不及大学四年的熏陶,学成归来日,也成了我们母女心理上的分道扬镳时!女儿成了旗帜鲜明、言语犀利的女性主义者,而我在经受了生活的捶打后,七八年的全职妈妈做下来,不光失去了的锋芒,连自己都找不到了。说来可能没有人相信,我出门扔个垃圾有时都会心生愧疚:我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却制造了垃圾。对于辛苦工作养家糊口的男人更是心存感激和敬畏。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当然无法共情女儿那些反对父权主义、反对性别歧视、反对对女性污名化等等,这些对我来说完全是云里雾里,但我这样的年龄和境况,本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反感人为的挑起的一切莫须有的事端。其次,关于女性解放的话题,我受林语堂的《生活的智慧》影响,有些不屑一顾,觉得真正可以做好相夫教子的女人,也可能乐在其中,把生活经营的的很幸福。如林语堂那篇《写给兴哥和玛丽的婚礼致词》中说的:补袜子固然无益于“世界文明之前锋“但袜子穿一只扔一只也是无补于世界文化的。总而言之,天下男女未全赤足之时,袜子总要有人补的。如果补袜子是奴隶、是不文明、不平等,那么替人抄账本、拿粉笔、甚至是卖豆腐就不是奴隶?女儿想唤我觉醒,我想引领女儿更接近简单的幸福,但我们没有达成共识,没有共识就有冲突和争吵,因此我也就成了她眼中裹小脚的人,她也成了我嘴里被洗了脑的人。她大学以后,我们之间的大多的矛盾和争吵便由学习的事情转接到这些观念的冲突上了,我们之间的争论常常是不记得因为什么话题,但是一定是已谁都想说服谁又谁都说服不了谁、未完待续的状态暂时结束,某一刻某一句话又点起火星又会争论继续下去······
那天走出图书馆,我跟小女儿分享了那句周作人先生文中偶得的佳句,觉得很有心得。小女儿不屑一顾的说:“周作人的文章有什么可读的?汉奸,人品还那么差,能有什么好思想。”我脱口而出:“你没有生在他那个年代,也没有经历他经历的事情,没有走过他走过的路,你没有资格做这个评价。”话必,我突然释然,其实,除了“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还有另一个境界,那就是跳出自己的视角,不同的经历有不同感悟,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认知,不求共识,各自安好,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