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目送》龙应台
刚好赶上老爸生日,小姑和老弟他们正在提前请他吃饭,其乐融融。难得见他这么开心,还找我“要红包”(来自奶奶的原话),我也正好祝他生日快乐。虽然嘴上说不在意,但也明显地感受到随着年龄增长,他也开始变得关心起自己的生日,感受到收到红包溢于言表的高兴。时间的美好之处在于,它一直在打磨着每个人的心性,逐渐让人变成应该有的样子。
远在他乡和异国,转眼已有十四年没有在家过清明,印象中清明祭祖的活动也只是小学时的样子。虽然在我的印象里逐渐淡薄,父亲却开始逐渐重视起这种形式,用他的话说,等爷爷奶奶去世,他就开始认认真真地上坟祭祖。依然记得,至少是在我初中之前,他经常是因为做其他事而只在早上去给坟头添新土的那一个。因为大家似乎都不太乐意去背新土(体力活),他也乐得解决问题。而在十余年后,尤其是他去了兰州之后,他越发变得关心家人,尤其是孝敬爷爷奶奶。与我们而言,非常乐得看到他的改变。
距离的美好之处在于,它能让你脱离开原本眼前的事情,从一个稍远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面临的问题和生活。因为生活中的问题,大多数是因为当下那一段时间的看不清和想不通。独处和反思应该是我们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二,使我们能看清自己的问题,想明白应该有的选择。更有一点是,也许是每个人的缺点,朝夕相处总会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而距离将这种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加上人总是乐于记得使自己舒服和快乐的记忆,使得距离成为解决生活琐碎的良药。
给奶奶打电话,她说像现在这样视频比我在家的时候看的更清楚,莫名的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情。于年轻的我们而言,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也就很难有心思放在家里,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身上。即使在家,也是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经常忽略了陪伴他们,即便只是聊天说家常。在家的时候,偶尔会陪他们喝茶,记忆最深的依然是夏日的树荫下,清风徐来,尝着自家的吃食,喝着一罐一罐的热茶。庆幸的是,前几年就养成了定期给家里打电话的习惯,虽然经常不着家,也能陪他们说说话。也许只有他们,才是担心浪费你电话费和耽误你工作时间的人。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挂在嘴边的人,往往也忽略了最简单的陪伴吧。
所幸,还不算太晚,还能尽心尽力地去做一些事情,让父母亲人感受到我们能够给他们的爱和关怀。所谓孝顺和孝敬,我更倾向于后一个,也从来不觉得需要完全地宗从于他们的想法,用适当的方式告诉身边人自己的处事原则,也是“孝”所包含的更重要的内容。
不知道下一个清明,有没有机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