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有时候不免会想找捷径,希望快速完成。应付差事也好,提高效率也罢,是否常常会做本末倒置的事情。我们都急着赶路,顾不上看沿途的风景,甚至有时忘记了最初的目标和梦想。
有人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我很难静下心来去琢磨,我必须时刻警醒以保证我不被时代所淘汰。安全感,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追求,而群体的归属感能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于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我们追逐热点便有了谈资,希望融入人群有一种“他知道的好多”的感觉,此时的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我们也知道通过自身的价值和大家产生联系才是更为有效地连接方式,这需要耐心和时间的累积,而且必须前期要度过一段看起来“痛苦”的时光。
我们不经意会犯的错误就是高估一些不重要的事,低估一些重要的事。尝试放弃全视角,走出舒适区,人真的会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但长期陷入无价值的事务中我自己就会特别非常烦躁坐立不安,为此我宁愿经常看无脑的穿越小说甚至发呆都不去追着热点看新闻。这么多年来我看似没被手机绑架,却真的错过了许多优质的信息。即使觉悟的有些晚,我依然庆幸感恩好在我没有继续蹉跎下去。
没有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我们都是在前进中不断完善自己和所做的事情。我是一个喜欢过度准备的人,否则就会担心做不好。一件事若是我没有信心做好或者没有相关的资源根本就没有勇气去尝试,不敢接任务也曾让我丧失了许多进步的机会。我读了那么多书,到今天我才发现真的是白读了,那么多好的方法好的思想,我居然不会拿来用。
前两天听了教主的一节课,他说你要学会模仿,不敢张口说你这辈子都不可能说流利的英语。把自己沉浸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大量的听和说,找标准的美音去听去跟读最初就模仿。我们做事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自己不会不擅长的领域为什么不能直接模仿大咖的做法,他用那么多年积累的经验编写的书籍,你都没有相关方面的成就事件凭什么拿你那少的可怜的已有知识去质疑他。时代在变迁,文明在进步,但是有些理论却永不过时。
最近常常会想起小学时候在纪念册上写的那些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等等,如今我再用小学时候就知道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有些可笑?其实我也狠狠地鄙视了自己一把。李笑来老师鼓励我们爬出凑热闹的坑,用心提升自己的价值,耐心等待总有一天能体会到放弃随大流后带来的好处。不要问“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你都没有尝试,你都没有用尽洪荒之力,凭什么认为自己一定会失败?
他说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我们进化到了今天眼睛已经失去了全视角的功能,但是现代科技却弥补了这个不足,过去看不到的东西现在通过互联网能近在咫尺。为什么还要像动物一样,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看不到诗和远方不可怕,我也活在当下的苟且中,重点是你在逐步地慢慢地按照想法去活,还是机械地麻木地按照活法去想。这是天壤之别的观念差距。
最深奥的道理也最简单,我是一个某些时候很执着的人,但是为了生活或者各种原因也会做妥协,高考时我为了考那所理想的大学曾复读了两年,最后一年上了一所我应届就能去的大学。因为母亲说你快报了走吧,每年你高考我都和你高考一次。三年高考,我的压力也是巨大的,面对失败我也心灰意冷一度荒废了无数美好时光。选择一个计算机系的综合性专业就意味着我哪方面都不精,四年的大学我学了计算机硬件、编程、会计、金融、管理,最后拿了一个管理学学位证。别问我什么专业这么任性,在财经大学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人注定了我这一生要切换几个行业去做尝试。
刚毕业就进入金融行业,那时候的我是不切实际的。薪资不低的轻松工作曾经让我找不到北,而后进入一家制造企业我开始落地,却依然不够努力。或者说我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我的规划很好却一直都没有落实,而我根本不会反思。本能的抵触变化,却又渴望新生,我曾经就是在这种矛盾纠结中消耗掉了青春。
当我们拥有了一些自我意识的时候,当我们会自己开始做抉择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很懂,实际上真正明白是在吃亏或者吃苦头之后。说实话我现在并不羡慕那些人前光鲜的逆袭草根,这世上也许有好运到爆的人,但是我更相信大部分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才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或许你认为只要上帝洒下一点运气就能成功,但是你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在运气来临的时候被笼罩在光环下。若是身体安于现状但内心贪婪的黑洞太大,即使阳光出现驱散阴霾也照不亮你的人生。
人的注意力有限,在什么方面选择“若愚”,可能就决定了哪些方面产生“大智”。你是否已经想好你需要放弃哪些低价值却被你过度关注的事情?大道至简,这一生你真的不需要懂太多大道理,在坚持行动和耐心思考之间往复循环,就算你和成功之间隔着天堑也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