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豆芽的作业《家长如何引导差生》,心里颇有一些感悟,想说一说。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教育体系绝对不是单单靠学生,或者学校、老师。应该是学生、家长、学校三点连成一片,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共同努力。遇到了问题,可以有一个良好的表达沟通的环境。学生要勇于说出自己的心声,而家长和老师也不要一味的以自我的经验和高一阶的态度来对待,应该仔细聆听。有错改错,没错警醒。这样才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
现在就业环境严峻,所有的家长都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担心越来越依赖分数的考试会让自己的孩子连好高中、好大学都上不了。
我周边的同事大部分都比我大十几二十岁,家里的孩子不是小学高年级就是初中,还有高中生。每天都能听到他们抱怨,自己的孩子每天作业做到十一二点;老师经常用罚写的方式来纠正错误;每天作业几乎都是好几张卷子……零零总总,既心疼孩子作业那么迟还在做抑或者又拖堂迟放学,又担心身体吃不消,却又没办法和老师理论。因为老师也在付出心力陪着,也是为了孩子可以多考那么几分。
其实,我觉得题海战术有必要吗?在中考前和高考前多做题目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弄清楚目的。不是为了题目的数量,而是让考生保持一个做题的手感和考试的状态。因为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已经在之前都完成了,不论学生掌握了多少,基本上已经定型了。除非是一些掌握却不熟练的知识点,那么需要多做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其他的再多练习都是无用的。反而给学生增加负担,即使想自主复习一些自己感到薄弱的知识点都完全拿不出时间。
同事的孩子,有的成绩很优秀,有的成绩一般,有的成绩不好。成绩的优劣好坏高低,都是由于各种综合原因决定的。有的孩子是上课认真,吸收的也快,效率又高,所以掌握知识很容易,做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有的孩子学习没有那么聪慧,可能消化知识会有些慢,需要一些时间吸收;有的孩子学习很吃力,可能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或者之前的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好好巩固。
成绩差,当老师的,做父母的肯定着急、心焦。其实学生心里也不好过。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有用心学习的,不过是可能像之前说的一样,方法不对、基础差等原因才没有取得好成绩。当成绩不好的时候,老师、父母能不能不要第一时间就进行批评和责骂呢?分析下出错的原因,揪出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争取下次有更大的进步和好成绩,难道不比把孩子骂一顿、打一顿,以后依旧是低分这样的情况好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好与坏都是从点滴积累开始的。想要提高分数,加强知识点的理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立马解决的。突然想起《垫底辣妹》里,沙耶加读高二,却每每考试都是全年段倒数。到了补习班做能力测试,结果是零分。坪田老师不仅没有耻笑她,反而夸奖她对词汇的解释很有创意。在她参加补习班之后,没有立刻就让她从高二的卷子或者书本开始看起,反而从根源抓起,数学、英语都是从最基础重新开始学习,甚至都从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一点一点的学起来。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好的教育。其实不用看日本,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老师——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不就是一个相当棒的教育环境和理念吗?
以前我在读初中的时候,遇上了课改,课本的难度大幅降低了。但是到高中的时候,课改取消了。台阶还是那么高,丝毫没有降低。结果很多人就死在那个跨度上,也包括我。再加上文理分科没有选好,高考遇上高难度题目,结果可想而知。说这些并不是抱怨什么,而是想说,教育体制一直都在改革中,但是不知道改革者们有没有想到,他们的实验对象是学生,他们随便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多少考生的未来。不一定是一生,但是至少想达到一样的起跑线就需要费些周折。当然改革也有可能是好事,不过希望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不为以后的学生考虑,多为现在在读的学生多多考虑吧。以后还是未知,当下却是各种折腾,最后没有多少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