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用多看阅读和网易云阅读看书,尤其迷恋那些限免的书,怀着贪小便宜的心态如饥似渴地读着。期间,还养成一个“偷书”的毛病,就是把这些限免的书逐页截屏,保存下来,以备后面想看的时候可以随时再看。但,读到吴晓波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我却不忍心这样做。因为,这样一本好书,非亲自买一本不能表达出对它的喜爱。全书由若干的专栏随笔编纂而成,仿佛彼此相离,因为独立成文,却又紧紧相依,因为内在相通。每一段文字,都发出轻声地召唤,“读我、读我”,像聊斋里的美娇娘一样,引着我这一介书生走入藕花深处。
喜欢吴晓波见过聊过那么多企业家之后所形成的高屋建瓴大局观,欣赏他怀着记者初心不断扣问自己的反思与感悟。人生总是几度沉浮,普通人与大人物概莫能外,只是各人体会着不同的酸爽。既然如此,不如花费精力在美好的事物上,那也不枉虚度。美好的事物是什么?我想,大概就是不留遗憾吧。就像吴晓波说的:“风流总归会星散,美好却始终难忘。人生那么短,好玩的事情那么少,偶尔遇到了一两件,就赶紧跟相知的朋友一起去做吧。”
可是,人生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高中时看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看得极累,完全不理解主人公们的彷徨与纠结。那些人,那些事,举轻若重。吴晓波引述梁实秋的话说:“我们在现实的泥溷([hùn])中打转,寂寞是供人喘息几口的新空气,喘几口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最高境界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只要有一刻的寂寞,我便要好好享受。”唯有将寂寞看做享受,人生方能多几分乐趣吧。而且,就像吴晓波所言:“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不畏寂寞,勤奋以求,才有可能打造一个希望的结果。而吴晓波又说:“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聊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所以“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本身又成为一个目标,提醒你要从年轻时便为之努力。
其实,对于一本随笔录,不必纠结于它的题目和主旨。这书其实就是人生感悟的汇总,当中某些文字能够激发思考便有价值。比如,我看到吴晓波向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请教做学问的办法,张五常回答:“问题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做学问要找重要的入手,选上不重要的问题下功夫,很容易转眼间断送学术生涯。”这话说的是做学问的道理,却又分明在说做产品的真谛。抓住用户的核心痛点,才是产品成功的王道,但现在很多时候,产品过分强调用户体验和细枝末节,反而忽视了大局的把握和用户痛点的拿捏。吴晓波还说:“世界上之所以需要鞋匠,是因为有人需要鞋,而不是因为鞋匠需要钱。”这真是直白的真理,但联想到我们实际做产品时,却常常容易颠倒因果次序,臆造需求、搭建产品,妄图推销给用户。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是一本随便翻翻都感觉享受的一本书。
对一位作者最高的评价是什么?不是豆瓣的高分,不是亚马逊的畅销,是你读后会忍不住想去看看他的其他作品,甚至他推荐的作品。吴晓波的《大败局》、《激荡三十年》,吴晓波推荐的《小于一》,我都想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