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樊登全新问答脱口秀《我有一个问题》。有位观众问:性格太直经常得罪人,怎么办?
这位观众说她是直线性人格,无论说话和情绪都很直接。她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会得罪人,所以去学瑜伽和冥想。学了后当下局面是有改善,但后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为她会觉得很憋屈。
樊登给的建议是不要给自己贴标签,这样会有心理负担。他引用孔夫子的话:君子不器。就是不要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东西,人是灵活多变的。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不说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该解决问题就解决问题,该学习就学习。至于直爽,如果不是去到双方都痛苦的程度,这都不算病,是合理的范畴。没有必要让自己完美,看看自己的优点并放大优点,更重要。
看完这个视频颇有感触,因为我也是一个很直爽的人,我也怕自己无心的言语伤到别人,得罪别人。但还好,因为没研究这些性格的东西,不知道直线性人格,所以没给自己贴这个标签。
不要贴标签,首先要思考,什么是贴标签?
贴标签就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给个人或其行为下定义。
其次,为什么我们会给自己贴标签?
一、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深刻。
在对自己认知不够深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借助外在的标准去衡量自己。身高1米56、体重100斤,就说自己是个胖子的人并不是参考了BMI,也不是理性地观察了自己的身体,而是她拿自己的体重和那些身材苗条的人比较,从而得出自己胖的结论。当我们把“我要和大众一样”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我们就失去了理性了解自己的机会。当我们和大众不一样,就会很容易给自己贴标签。
二、我们弄不清事物的本质,只看表象,容易人云亦云。
直爽就是得罪人?小孩很直爽,童言无忌,为什么我们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反而觉得他们很可爱。那到了成年后,直爽就变成了问题?是别人听不得真话,还是我们说话的方式和场合让人接受不了?在没弄清这个问题时,把外界说的“直爽容易得罪人”套用在自己身上,自认为自己得罪了不少人,甚至用上一个比较学术性的标签“直线性人格”,这样容易忽略事物的本质。
三、以点代面,局限当前。
看到片面就以为是纵观全局,看到现在就以为预知未来,这样的局限思维容易给自己快速下标签。如孔夫子说:君子不器。我们不是一件东西,我们是灵活多变的人。不要因为当前的一个小问题就为自己贴标签,而是具体分析问题。
我觉得最糟糕的标签是:我不好和我不行。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标签贴到身上,那它们会指引我们真地往这两个方向发展,最后我们会成为我们所想的样子。
最后,如何避免给自己贴标签?
跟自己说不要贴标签,其实不能本质解决问题。要避免给自己贴标签,就要提高对自己的认知和对事物的认知。想提高认知,读好书是最有效和便宜的方法。其次是多思考。不要满足于事物的表象,而是能根据自己所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和逻辑系统,然去分析事物的本质。当我们对自己、对外界的认知越高,越不容易为自己贴标签,我们会以一种更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最后想说的是,人是有无限可能的,不要小看自己,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