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团打车登录上海市场,仅一个周末订单量就突破30W单,这比南京预热了将近数月的市场还要夸张。
美团的来势汹汹简而言之就一句话:“我美团要在打车市场分一杯羹!”据说美团计划在大战结束后,占领市场30%的份额。
当全上海打车群众在周末领着前三单免14元,美团司机0抽成的状态下。周末几公里之内还选择公交出行的,那真是完全跟不上“潮流”。
因为这个距离内,打车和公交一样贵,只要两块钱,没错你潇洒叫了个车,快速到家,只需要付2元,甚至0元免单。
美团的打车热度不减的同时,对滴滴而言比热度更可怕的是舆论。
你如果早上有看新闻的习惯,那么多半刷到的都是美团大战滴滴,滴滴司机全力抵制滴滴出行,滴滴一家独大的日子结束了,诸如此类的言语。
毫不留情的把滴滴推到了悬崖边上,真有种墙倒众人推的感觉,不知道滴滴的心里会不会因此心凉。
当然如果这场打斗是大人打小孩,那就注定没有这么精彩,两大财团的较量,岂是你一剑,我就倒地这班无趣?这比观赏性的武术来的真实,因为他们烧的是钱,拼的是命!
周一凌晨滴滴即刻反击,送15元优惠券。周一上午就出现美团打车荒的景象。当然出现这个情况还一个原因,那就是滴滴给司机任务。
距滴滴司机自称,早上领到了一天跑10单(市区),奖励600元的任务。更有甚者还跑3单奖励300元的。司机笑着说:“管他谁是谁,谁钱多就跑谁家的。”,去杭州踏青的时候,杭州司机还说有派取去上海的任务。
看到这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这场战斗看似我们是围观群众,但其实我们才是真的被戏耍的猴。
这种烧钱大战下,哪里还有忠诚的用户?哪里还有忠实的工人?如果不是国家监管的情况下,谁知道资本这把火能烧多久才能熄灭?
难怪说市场难做,试问这种大规模战役里,类似曹操专车等公司还在大众的视野里还能留存多久?
互联网战役里感觉没有苟延残喘,只有狭路相逢,“勇”者“盛”。要么就合并收场,要么就你死我亡,胜者秉承着绝对的优势和地位,以垄断的方式,把那些烧出去的钱,再慢慢从消费者和司机这里收回来。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最近比较火的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抢你饭碗的人是谁。滴滴打车被美团打车弄慌了;滴滴干脆也一不做二不休,挑战美团的外卖业务,两家直捅对方肋骨,想想得有多疼。
滴滴外卖在无锡迅速上线,但让人吃惊的是,上线第一天就出现问题,导致立即下线,让网上出现了质疑的声音。
有人说滴滴平台的技术比美团低,话还未说完,滴滴就重新上线继续抗争,美团急了。和滴滴要求司机不得同时跑美团一样,美团更是发现商户上滴滴外卖就直接下线。
不知道各位看客有没有发现,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除了改变传统行业的模式,更是改变了不少跨界经营的门坎。
传统行业里开饭馆的和开车的真是八竿子打不着,谁也不会想不开本行业做久了,看其他的赚钱,自己也去做,为什么?
风险高啊,隔行如隔山,万一不小心亏了,没准还把主业败了,得不偿失。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碰,当然也正因为这样各行业之间才会存在一种平衡,一种稳态。
当互联网行业出现,这些网络营销手段的使用,让千万商户和消费者共同汇进一个圈子,圈子再怎么混乱,最后受益的一定是规则的制定者。
而圈子里的其他人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方便,再努力想跳出去都做不到,毕竟圈子太大了。
各类平台的出现让市场失去了恒定的规律。滴滴杀熟事件,也让人大吃一惊,这种对用户的虐杀简直没有限度了。
这里有一个矛盾,消费者被约束了!平台上线前养猪,一家独大了杀猪,我们已经不是消费者了,是被喂饱的猪崽,长大了慢慢杀。
当另外的平台介入,我们既被新的诱惑吸引,又被老平台喂糖衣炮弹,就像被男友打了N多拳,男友发现情况不对,说些好话继续哄着女友。然后风平浪静过后,我们吃的又如数奉还。
到后来我们便宜也没占到,方便是方便了,但少了“顾客是上帝”的尊严,我们的尊严在平台面前一钱不值。
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平台的看法也不一样,我们就像一堆放在盆里的螃蟹,你想出去,我就把你拉回来,再难有打破现状的力量。
我们是否也该思考下,互联网经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而我们在互联网经济下是不是快变成傀儡,失去原本的模样?
看着手机里的美团打车优惠券,我只能笑笑。除了围观以外,开心的享受着眼前的优惠,坐等之后的宰杀。
我有时候也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群众,才能作为真正服务的对象和规则制定者,在互联网经济下当上真真正正的“上帝”,让互联网经济以尊重为基础,更理性,更贴切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经济下,我们也要“自由”,总有一天我们会握着自由之剑,主宰我们的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