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傍晚,经常和我一起散步走石室岩的同伴朋友张先生,突然放慢脚步,拿出手机,问我“又双叒叕”怎样读,什么意思。而且还不满足于普通话读音,要知道闽南方言怎么读,我一时被问住了。
我说,这可能是网络语言,又一次,又二次,又三次,又四次,表示一而再,再而三,接二连三,再三再四,表示屡屡经常发生的事情,表示发生的事情经常而且频繁。同伴听了我“信口开河”的随口解释,将信将疑,不敢相信有那么简单。我说我只是猜读,我答应他回家后查查字典。
“又双叒叕”这四个字百度都可以查到,读音yòu shuāng ruò zhuó。《新华字典》第11版,没有查到“叒”这个字。查阅《说文解字段注》120页,“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此即今之右字”,按照段玉裁的注解,“又”象人的右手,所以在古代,“又”有“右”的意思。《辞源》447页对“又”的解释列举(四)条目,(一)手,古右字。《说文》又,手也。象形。(二)更,再次。(三)宽恕。通“宥”。(四)音“yòu通“有。《新华字典》“又,音yòu,副词,1.重复,连续,指相同的。2.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共列举6种字义和用法。从《说文解字段注》、《辞源》到现代汉语《新华字典》,记录和解释“又”字义的起源和发展演员变的过程,现代汉语“又”字的常用含义是“重复、连续”。
《说文解字段注》对“双”的解释为“同志为友。《周礼》论曰,同师曰朋。我的理解是,“双”字字义古代指“友”字。今之“双”字,是“雙”字的简体字。《新华字典》对“双”字的解释有四个条目,1.两个,一对,跟“单”相对,2.量词,用于成对的东西,3.偶数的,4.加倍的。现代汉语里,“双”的基本意思是“两个,成对的”,其他含义都是从这个基本含义引申出来的。
查《说文解字段注》289页,叒,日出东方汤谷所登扶桑。叒木也。象形。段注,枝叶蔽翳,而灼切(古人注音的一种方法,某某切,第一个字取声母,第二个字取韵母和声调,合起来拼读)。《康熙字典》175页,“叒”引《唐韵》注音:“而灼切,音若”。除了引用《说文解字》的注解外,引用《精蕰》注解,“叒,顺也,道相似也。古人发明取友之义,从三又,会意。同心同德而后可相与辅翼也。桑字从此,象众手之形,非取其义。”还引用《正伪》的解释:“二又为友,三又为叒,所助者多,故为顺也。会意。《康熙字典》只是罗列众家的见解,并没有做出自己的解释,可见古人对这个字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有不同的理解,而读音比较一致,都是“而灼切”。
《说文解字段注》781页,叕,缀联也。联者连也。象形。陟劣切。《康熙字典》25页,“叕”的注解,引用《唐韵》陟劣切,音辍,联也。《玉篇》连也。《辞源》452页,叕zhuó,陟劣切,入,薛韵,知。(一)联缀。见《说文.叕部》。(二)短,《准南子.人间》:“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综合三种不同时代的辞典,叕的基本含义可以确定是“连缀”的意思。
把又双叒叕联系在一起,是网络语言,注重的是外在的相同点,一个又,二个又,三个又,四个又,共十个又。这四个字字义的内在联系并不紧密,如果从字义上硬把它们捆绑在一起,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之嫌。但是网络语言就是这样,受到数字化的影响,注重外部的相似性关联性。相类似的文字组合如“火炎焱燚”、“木林森”、“口吕品”“日昌晶”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类似于文字游戏的组合,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具有探究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汉字的构造和字义具有无穷的魅力。
对于汉字的理解,我也知之甚少,只是略懂一些皮毛,难免肤浅。此文乃抛砖引玉,敬请对文字有研究的读者不吝赐教。尤其是“叒叕”两字闽南方言读音,至今仍然摸不着头脑。花时间查阅辞典,算是对朋友热情不耻下问的回复,仅供朋友参考,并分享给大家。
参考书目:
1.《说文解字段注》成都古籍书店出版。1981年9月第一版。
2.《康熙字典》,上海书店出版。1985年12月第一版。
3.《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1979年7月修订第一版。
4.《新华字典》第11版,商务印书馆出版。
(写于2018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