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是什么?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系统的一种个体属性的直接反映。
五大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感官系统分析角度:信息来源、感觉的生理器官、产生的心理现象
1、视觉
使用器官:眼睛
可见光谱:400毫微米紫色到700毫微米红色
三色说:托马斯·杨和家亥姆霍兹认为三种不同的感受器。
四色说 (对立过程理论):黄蓝、红绿、黑白
时间效应(课程没仔细解释)
2、听觉
使用器官:耳朵
频率
音高(振幅)
音色
3、味觉和嗅觉
使用器官:味蕾、嗅球
敏感度:苦味>酸味>咸味>甜味
4、触觉
触觉的作用:舒适、安全、幸福、快乐
二、感觉的作用
1、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著名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2、让我们生活的更加愉积极、主动
三、知觉的特性
对象 | 反应方式 | 特点 | |
---|---|---|---|
感觉 | 事物个别属性 | 直接反映 | 更客观 |
知觉 | 事物整体属性 | 间接反应 | 更主观 |
两种知觉加工方式:
- 自下而上的加工:始于感觉受体,上升到大脑
- 自上而下的加工:经验和预期,到感官
**知觉相对于感觉的属性:
知觉整体性:
- 格式塔(gestalt)
- 既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反对“构造主义”“行为主义”
- 格式塔心理学四大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相关律
1969年,罗伯特·K.殷(Robert K.Yin)提出“面孔倒置效应”。与其相关的理论“撒切尔效应”。
知觉选择性:
鲜明、具体、可回忆
- 鸡尾酒会效应
- 两可图
知觉理解性:
知识经验为依据、进行解释。
理解性差异:亚洲人关注背景、美国人关注对象
知觉恒常性:
- 大小恒常性
- 形状恒常性
- 颜色恒常性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视崖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