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托物言志诗的阅读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尚和意愿。“物”与“志”之间的联系要真切自然,既然是“托物寓意”,就必然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因此,在所借用的“物”的描写与寄寓的“志”之间,需要有比较明显而又自然的语句作为过渡句。

2.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主旨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决定文章和作品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作用强弱,是文章和作品的统帅。

3.作者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的基础上,进而准确的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和品质。咏物言志又称“托物言志”及“借物喻人”一说。这里的“咏”是描绘、赞颂的意思,“物”是客观事物,“言”是表达、抒发的意思,“志”是指作者的意愿、情怀。

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阅读一些托物言志的诗

              1.《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2.《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3.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菁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他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他的伟岸。

                    4.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5.《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研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6.孤桐

                          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译文: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年岁越老根越壮实,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

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借孤桐,言明为解除民间疾苦,坚定不移的实施变法新政,即使面对各方压力,也绝不屈服的决心。

首联:写孤桐茂盛高耸,对应人格上的高大挺拔和自信,表明诗人对变法新政充满信心。

颔联:为议论,孤桐向云霄伸展,一心向上,绝不屈服;扎根大地,本着一颗坚定谦虚的心。引申为诗人为实施变法绝不屈服的坚定信念,因为变法新政是立根民间大众,是为普通百姓谋福祉的富民之法。

颈联:孤桐虽然年老长久,但是根须更加强壮,太阳越发炙热,桐叶的荫庇也更为浓茂。引申为诗人年老俞坚,压力越大越奋勇变法图强的信念。

尾联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时,思虑解决民间疾苦,愿意被斫成无弦琴,弹奏出忧国忧民的乐章。

                    7.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译文:是谁在衙中种下这几百竿萧萧绿竹呢?陪伴这些透明澄澈的绿竹吟诗最适合我作闲职的。他们不与妖艳的百花争春,孤独的的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的来临,竹声萧萧拂过我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吹在棋坪上,更增加了我下棋的兴致。第二年纵然我被贬纠更偏远的地方,今年的冬天我还能在雪中看见你高洁的清影天艳,异常艳丽而端庄。

                  8.题菊花

                        唐朝.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在秋天飒飒的西风中院内开满了菊花,蝴蝶早已随夏日远去,蕊寒香冷的菊花只能在秋风里孤芳自赏。如果有一天我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那么一定要让着美丽多姿的菊花同桃花一样开在春天里。

这首诗首句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用一“栽”字就显示其挺立劲拔之感。又是“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而黄巢的诗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无缘。次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后两句作者感情自然发展,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命运的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豪迈意志和信心,表现了一位胸怀大志者的本色。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9.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

  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10.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强有为,不管你刮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蔑视俗见、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www.greatytc.com/c/da968ae2d498] 上榜絮语...
    张成昱阅读 567评论 1 14
  • 田园情 阿信 春天,我跟着一群的鸟儿嘀哩嘀哩走进田园。 我所见的是和童年时见到的一样的田园。庄稼依旧水灵灵的,渠水...
    好山好水好生态阅读 213评论 0 0
  • 2022年4月13日读《论语•颜渊》 【原文】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happylinzi阅读 148评论 0 0
  • 景观摄影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原因在于纪实摄影、纪实风格摄影和和观念摄影都能看见他的“影子”,我认为景观摄影起源...
    Nycole阅读 393评论 0 1
  • 第二章 晃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学校组织看电影,很早结束,一进教室老师就布置作业放学了。 她很快收拾好书包,跑了。来...
    荼斯如禅阅读 1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