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周国平老师的“叩叩”,一本以他儿子命名的书。很简单很朴实很写实。我觉得我自己也可以写一本。事实上,我的确在整理儿子的成长日记。
最大的感受,就是陪伴。婴幼儿时期(童年)的孩子,妈妈爸爸是他最信赖和依赖的人,我们尽可能的在身边保驾护航。不是过分宠爱,而是在他遇见困难的时候,给予他指引。一哥在幼儿园也经历过不适应,大部分来源于“规矩”。我在尽量努力配合,去告诉儿子,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规矩,而是会根据老师不一样,规矩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应。
能去接送幼儿园,培训班,我一定自己去。我会和一哥聊天,问他一些有趣的事情。分享一些搞笑的经历。(外公外婆的接送,去的时候努力学习拿第一,回来的时候你今天第一了吗?)。我不赞同这样的对话,但是我改变不了父母固有的思维。他们反对我,你去培训班,难道不是为了以后考第一?(我回答不是)父母再次反问,那你去培训班干嘛?
我从一哥出生,就坚持一直想法,儿子生活学习中的宽度我尽可能去支持满足,儿子对于学习中的深度用他自己的兴趣去支撑。
所以培训班,一直他自己报自己结束。续费问题,也都是老师找一哥沟通,我就是最后的提款机。这样的方式我觉得挺好,他一直很快乐。没有因为妈妈觉得好而去,而是我自己喜欢。。
比如篮球,我也想报名,他不喜欢,那就算了。。打篮球的男生很酷,不打问题也不大吧。哈哈哈哈
其次,就是充分理解孩子,接受不同时期的叛逆。一哥经常有很多奇怪的行为。就拿昨天来说,他问外婆有胶带纸吗?外婆给他了,他就在家里的窗户上各种贴。嘴巴里捣鼓着,贴个“米”字。
外婆觉得他又在捉妖了,坐等你玩好了我收拾。还和我说,你这个儿子真的皮啊。
我跑过去问他,亲爱的儿子,你在玩什么,带妈妈一起吧。
一哥认真的说,别打扰我,我在抗台呢。
我更加好奇了,你是说台风吗?
一哥说,对啊,我在用“米”字抗台法,保护我的家园。
我完全不理解。
一哥继续说,窗户上贴个“米”字胶带,就可以保护家园了。
我嘴巴里说好的好的,你真棒。然后我打开手机百度,百度告诉我,用胶带纸贴个“米”字,台风来了,玻璃不容易破。。好吧是我没文化。
我放下手机,问儿子,你怎么懂的。儿子回答,电视里放的,我就记下了。
后来也和外婆外公爸爸解释了孩子的行为。
虽然他小,虽然他才5岁不到。但是要理解孩子,先自己搞明白,再去表扬或者批评。
最后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是普通人家,没有网红校长米爸的资源,没有巨大的财力支持读国际学校。我相信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就是考试了。我也只能希望儿子好好学习。多条路走路发展。
我能去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儿子,如同儿子接受一个不完美的妈妈一样。
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未来。
难以想象你的明天会怎么样。
一切都是美好的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