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食堂吃饭,一个南方的同事没吃过,也没见过窝头,于是北方的小伙伴们开始为其科谱窝头。这是穷人家的主粮,只有吃不到米面的年月才会吃,现在俨然成了健康食品,优质粗粮食品的代表。接着又讨论起小时候的生活,生在八十年代,虽不是异常缺吃少穿,但相对现在的小孩子也是过了几年的艰苦日子。
童年的饮食经历也能明显看到生活水平改善的阶梯。那时天天在外面疯玩,回到家就喊饿,家里也不像现在有很多零食,正在忙做饭的母亲通常会拿出一张煎饼。为方便长久存放,山东的煎饼通常是很干的。在用煎饼卷东西之前,先拿它在热水壶上腾一下,软一点后就能可以卷起来了。最开始是用煎饼卷家里腌的咸菜,后来煎饼卷白糖。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一口卷着白糖的煎饼嚼在嘴里,淀粉的香气和白糖的甜美冲击着味蕾,那真是人间美味!那时白糖有限,也只能洒薄薄的一层,一只手握住煎饼中间,另一只手要堵在煎饼的末端,防止白糖洒出来。为防止白糖聚到一处和确保每咬一口都能有甜味,吃两口还要打开煎饼把糖再抹匀一点。
再后来,上小学时,方便面和火腿肠正是最流行的时候,就有了煎饼卷火腿肠,以及一下卷两根金锣火腿肠的土豪吃法了。又慢慢有了豆沙陷面包,蜜饯的点心……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爸讲他的煎饼故事。他高中的时候,家里正是困难的时候,兄弟姐妹六人只有他一个上高中,每个月回一趟家会背一大包煎饼和咸菜,这就是一个月的主要伙食。当时看到同学的早饭买来的油条真是垂涎欲滴。有一次他狠下心买了一根油条,然后用煎饼卷油条吃,但一个煎饼肯定吃不饱,但又想慢慢享用这美味的油条。就在一边吃煎饼的时候,一边从煎饼的末端轻轻往下抽这根油条,有时就着煎饼吃一小口油条,有时就一点花生油的味道就可以了。不知不觉就这一小根油条足足卷了三个大煎饼吃完。这一顿美味让父亲足足回味了一个多月。二十多年后,就在他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他沉浸在满满的回忆里,仿佛散发花生油香气的热腾腾的油条就在眼前……
小时候吃的食物会驯化我们的味蕾,决定我们一生的饮食倾向,也占据我们大脑中关于吃的绝大数回忆。就算现在走遍中国,看遍世界,各种菜系,大鱼大肉,但埋在心底的食物的深刻回忆永远来自童年。甚至可以为吃妈妈做的一碗面条或一条鱼而来回飞行五六个小时。
岁月就像一条射线,穿过我们已经历的所有的事,碰到的所有人,吃过的所有东西,说过的所有话……这些所有装点了我们的生命,也最终成为了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