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继我国东周列国时期以来的又一诸侯割据时期。以历史事件为主线,三家分晋是战国的开端,秦一统六国为结束。既然如此,就从三家分晋说起为妙。
春秋时代初期尚有一百四十余家诸侯,但随着三百六十年的兼并,到春秋末年,战国之初,已剩下不到二十余诸侯国,其中晋,楚,齐,越为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这时的晋国有些外强中干。
传说晋国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晋文公时一举称霸,晋悼公时,晋国霸业达到登峰。然极盛而衰,之后的晋国开始走下坡路。
晋献公时期,晋国公族有叛乱,晋献公遂杀了众公子,之后晋国在无公族。异姓卿大夫的权利逐渐难以控制,为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
春秋中期,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相继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
当时的智氏之主智伯,确实算是有为明主,内灭范、中行二氏,驱逐晋出公,拥立晋哀公,独擅国政;外兴兵伐齐,率军讨郑,战功赫奕,威震诸侯。
但他的性格弱点也相当明显:贪得无厌,好大喜功,骄奢淫佚以及刚愎自用。当他大权独揽时,表现的非常跋扈。
智伯欺压其他三氏,羞辱韩氏家臣,而且有恃无恐。无故向三氏索地。赵氏拒绝,智伯大怒,引发了晋阳之战。在魏,韩,赵三氏联手下被击败。智伯战死,智氏土地被瓜分。赵氏之主赵襄子恨智伯入骨,把他的头盖骨做成了酒杯。
晋哀公去世,其子柳继承国君位,号晋幽公。这时的晋国君主已毫无权势,成了最无用的摆设。到了公元前403年,这摆设都不需要了。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国君平等。
魏,赵,韩三家华丽大转身,从卿大夫成为诸侯是一件具有标志性,开古之先河的大事件。遗留于春秋时期的阶级观念,礼教规则彻底崩坏。
曾经的春秋霸主晋国倒塌,作为战国七雄之三的魏,赵,韩三国在晋废墟上诞生。战国时代的序幕被揭开。
有时会回想历史,如果晋阳之战,智伯赢了呢?三家未能分晋,晋国一家独大。战国时代会开启吗?我想还是会的。
周王室式微,诸侯各自为战,传统的礼教和阶级观念早已不复存在。三家分晋是战国时期的缩影,是事件。它具有代表性,但不是唯一的。
如果晋国保持统一,也许战国的走势是不同的,秦国未必能崛起并统一六国吧。但这些只是没有根据的猜想,不足为道了。
从今人角度来看,晋国曾为春秋五霸之一,诸侯之长,独霸中原。作为超级大国,没有被外部力量击破,反而是从内部瓦解。中央统治力微弱,地方力量势大,形成强枝弱干之势。最终三家分晋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