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淄川西隅
淄川时情剪影
1916年 淄川县正西路忠信乡第三国民小学校在王村大兴教寺成立(简称王村小学)。
1948年 淄川解放。
1955年 淄川县开始使用新人民币。
1956年 设立淄川区。
1958年 淄川王村成立人民公社。是年陆续建立王村耐火材料厂及王村铝土矿(简称王铝)和山东省生建八三厂(简称八三)等三个国有企业。是年建立淄博第十七中学(1965年撤销)。
1960年 秋天,淄川蝗虫成灾,农业减产。
1965年 建立王村农业中学。
1970年 王村划归周村区。
15·东西要道
1959年开春宿舍新址刚安顿下,还没熟悉邻居,即接到通知准备搬离博山,要求举家迁往淄川区的王村,到爸爸新单位住。至此在博山这个第二故乡待了五个年头。
临走几天,娘希望买个大漆箱子,一是装衣被二是做纪念,也算有了像样的家具。城里东关的姨姥娘顺便帮忙定了个座柜(分盖式贴金花鸟大漆箱子),由爷俩用地排车拉到山耐宿舍。走的那天早上亲戚邻居都帮助打包拉车送到博山火车站,在行李房栓货运扉子时孩子们也帮着干,之后顺利的上了火车。当到达淄川站时却不下车,被告知还得转着走很远。到张店下车换乘转车,在站台上等着去济南的车。线路上暂时还停着一列货车,当它启动西行达到人们小跑的速度,候车人群后边突然窜出个人影一下冲向列车,眨眼间卷入车轮下扬起一溜尘土,细看只见一团跟着车走的乱布在翻滚。大人立刻纷纷把孩子们挡住脸,免遭惊吓,其实孩子还没有反映过来并不很怕。等紧急的哨声喊叫声让车停下,已经离开站台很远,路基上只留下稀落的几块杂物。少数大人偶尔窃窃私语什么,远处几个外来人员赶忙清理了一阵,离开之后,客车就进站了。
换上去济南的火车再走到周村站,娘买了一包特产烧饼,上面有许多芝麻很好吃。车开出站时看到铁路北边还残留着半截战争年代的炮楼和一段破城墙。到王村站下火车,太阳就快落山了,爷俩用地排车拉着行李顺着土路大约一里地,向东走进王村的土围子豁口,通过老西门洞子,沿着大街走了很长时间才到村东头的土围子豁口,再穿过一片小地,西铺村便近在眼前了。租赁的房东家在村北的小河边,赶到院子里的时候天已经黄昏。由于工厂家属宿舍尚未完工,所以家属们都暂时租住在附近的村庄里。这地方虽然远离淄川,但是与城里有着特殊联系,具有一定的文化土壤,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在这里坐馆并著成《聊斋志异》。自明清以来地方豪族毕氏依仗两代尚书熏陶积淀了些许京畿风习。
王村属于大村,元代1330年称王村峪。向西几里是章丘地界,从地形上看,此处相当于山东省的分水岭,去章丘的漯(ta)河向西流,王村的水向东流到萌水。老胶济铁路从辟开的沟里通过。北面是长白山区,南面是泰沂山区的支脉四宝山区(四座山的主峰为西宝山),王村处在洼处。四五里之间有好几条济南至青岛的公路铁路,又是淄川章丘邹平三县交界地,称得上咽喉要道。民国时期章丘的爷爷到这里采购醋和黄酒,结识王洞村友人并且住宿,数度跋涉于章丘博山之间。如今祖先已去,父母都搬到这里,就算是第三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