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时,石头是生活的帮手,支撑着岁月。
且不说石器时代石质工具造就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近代生活,人们也处处依赖石头,不经意地享受着它的好。例如:
收获到场,堆积如山的小麦、油菜、黄豆还不能算真正收获。只有套上牛马,拉起石碾在太阳热辣的午后反复碾轧,扬场去壳,才能显出晶晶亮的希望。
石碾,两头带窝的青石圆柱。看起来胸径约70公分,体长80公分的样子,不算魁伟。可再敢吹牛的人也无力抱起它,最大的能耐是把一般横卧的石碾搬立起来。
石碾都是取整石裁凿出形,必须保证凿成规整的圆柱形。好的石碾表面要求既不能过于光滑,又不能过于粗糙。因为表面过于光滑打场时打滑,影响碾轧效果,过于粗糙打场时磨擦力过大,拉起来太费力。拿捏刚好的准星全在石匠一锤一锤敲打铁凿的力道上。讲究的石匠在石柱上刻出的纹路一般呈螺旋走向,石碾通体螺纹,不深不浅,当属上乘。凿好体纹的石碾再在圆柱两头的圆面上对称掏两个窝窝,而窝窝面的要求是尽量光滑。窝窝是石碾与木辕的接口,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决不可造次。
石碾农忙时是工具,农闲时是孩子们的玩具。卸了辕的石碾被安静的停放一处,或卧或立。淘气的孩子即可以跳上跳下,亦可吹手运气推动,赛力,百玩不厌。当然,立起的石碾当做凳子或饭桌都刚刚合适。
石碾,一身功用,沉稳无息。无论遭受怎样的对待,不露痕迹。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