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想学习策划这种门槛比较低的方向还是比较简单的。我大学时期时间比较宽裕,上手很快。我做的主要是品牌策划,下面我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
品牌策划把产品优势变成品牌竞争优势
品牌策划其中一个核心工作,就是定义产品的卖点。根据产品五种层次列出自身特点后,便需要和竞品比较,找出胜出的优势,形成卖点。比对后会出现四种结果:
1.只有我独有而竞品(们)都没有的独有特点
2.我和竞品拥有一些共同特点,但从结果来说我的表现比较好
3.我和竞品的共同特点表现差不多
4.竞品拥有一些我没有的特点
其中第一及第二种结果,会延伸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两种策略
我还需要思考
A-人无我有优势:以独特的功能属性,和竞品形成强烈差异。
同时需思考三种状况,以免推出后叫好不叫座。
1.市场接受度:要思考创新的产品特点解决什么问题取代什么产品?消费者从现有产品转换创新产品的成本高吗?创新产品特点是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2.产业生态及配套成熟度:如需要依附应用才能发挥更大功效的产品,但配套的应用过少,既使产品概念很新颖,都无法引起市场反应。
3.教育市场成本:创新的独有特点代表市场鲜少传播,尚未引起讨论,需考虑营销及传播预算是否支撑让市场接受新知、养成观念并进行尝试。
B-
人有我优优势:市场已被教育,消费者只要在众多选择中找出最好,简化决策流程。
需要思考以下情形,以确保优势可行。
1.明显感受:胜出部分要真实有感,最好能被看见,眼见为实且尽量避免只有主观感受的描述。
2.数据支持:以证据、数据支撑胜出部分的感受,拉齐因主观造成不同的感受水平。
以上是从加法原则的角度,比竟品多了或是更强的某种特点,进行优势的寻找与建立。除此之外,也有脱离常轨去寻找及建立优势的思路,让差异化形成明显感受:
1.减法原则:剔除多馀的功能并在消费者有感的地方做到无可挑剔,消费者便愿意交换条件,忍受些许不便只为享受惊艳的设计及极致体验。如 Google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只保留搜索框。
2.跳脱定义:不在原有行业的定义下去形容特点,但要注意不会对消费者变成认知障碍。如watch从流行配饰角度看待自身特点,而不是钟表业。
我也是从一个小白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给迷茫中的大学生推荐使用mindmaster
最好用的就是云存储功能,移动端、网页端和win都能同步!上面放的资料有好几张是导图社区大佬总结的,需要的学弟学妹们可以下载看看,绝绝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
顺便提一下:
产品和品牌营销区别还是挺大的,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向哪个方向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产品营销:以提升产品销售进行的行动规划,旨在引导消费者从知晓、购买到售后的行为,偏短期进行的营销规划。在导图社区搜索,你会发现产品营销的工作包括:
1)产品利益:从消费者角度包装提炼理性利益,供销售人员沟通与传播时使用。
2)视觉识别:围绕产品主打卖点进行包装及视觉符号设计。
3)通路体验:在通路上设计突出主打卖点的体验及辅销物。
4)传播规划:根据消费者的媒体使用行为,寻找关键时刻并规划传播内容及互动体验,以提高传播效率。
5)服务互动:售后关怀服务与消费者互动及口碑分享的引导。
品牌营销:围绕企业与消费者建立长久关系,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清晰独特的认知。相较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著重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因为情感较难被取代,可与竞品产生区隔,且情感较难被量化为具体价格有利于产品的溢价。
工作包括:
1)情感价值: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围绕感性利益点进行品牌建设。
2)品牌文化:将企业理念与社会文化进行结合,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让消费者产生心理认同。
3)品牌个性:塑造立体的表达体系,以生动一致的调性与风格向外传递信息。
4)品牌识别:形成区别于竞品的识别体系包括视觉甚至五感体验。
5)品牌形象:定期进行品牌健康度调研,确保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与规划的形象趋于一致。
6)阵地维护:经营长期传递形象的阵地,包括社交媒体及官方网站、发言人形象、门市通路等。
虽然品牌营销与产品营销是相对长短线的概念,但两者相辅相成,不是切割的关系,以下是常被问到且容易混淆的观念:
1)品牌建设初期是由产品创品牌,成熟期则是由品牌带产品,前一阶段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与前提,后一阶段是品牌建设的目标与结果
2)产品是企业与消费者交流最直接的介质,品牌依此进行建设而非凭空设想,消费者对品牌才有具体感受。3)从产品形成价值主张,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围绕此进行品牌体验打造,包括有形及无形感受,形成品牌整体的印象。
4)品牌打造与产品营销并不是分开的工作,而是在每次产品营销中植入品牌的概念,藉著一次次的产品推广,持续传达品牌一致的识别及感受。台
5)并不是等产品销售稳定后才考虑品牌建设,而是从产品销售的第一天就同时建设品牌。
加油上学人,祝你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