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是各大商家集中火力抢钱的时候,辛苦搬砖一年,年终奖还没到手就已经被洗劫了!不仅要劫财,还要洗脑,各品牌除了推出抢钱活动以外,纷纷绞尽脑汁霸占朋友圈,抢夺目标用户每一秒的关注时间,每一次的使用机会。下面这些活动都中枪了么?
用户为什么要分享你的活动?
1、趋利
说白了,谁都希望天上掉馅饼,且都砸到自己头上。
2、情绪&社交
虚荣心、竞争意识、猎奇心理、荣誉感,都说营销最后都是在研究用户心理学,抓到一个情绪,把它激发到极致,一定能创造一个好的活动。尤其在国内市场,大众的情绪常常被商家调动,马爸爸去年前年的集五福活动也是在短时间内变成了社交
利益奖励活动
利益奖励应该可以说是最实际和应用最广泛的获客驱动力,如过通过利益奖励都无法获得新客,客户都不会自驱传播和参与的话,就需要反思,
①信息是否传达到位了,比如投放渠道是否合适;
②奖励是否击中目标客户痛点;
③活动机制是否过于复杂/是否简单合理易理解传播。
对于大多数电商消费用户而言,免费实物奖励的刺激最大,其次是返现或立减,最常见的就是优惠券,吸引力会相对小一点。因为优惠券获得之后,用户获得“利益”还需要再次付出成本。吸引力排序:实物奖励>现金/立减>优惠券。
1、现金红包:端午节前后最火的微信鼓励金,现在已经演化出了更多不同的玩儿法。
2、优惠券红包:饿了么下单后的分享红包,一定最最最常见了吧!
3、实物奖励:在礼品的诱导下,坚持连续多天转发、传播,设计活动的商家也因此获得了流量和新客户。
4、双方互利:支付宝薅羊毛的活动,年龄层次逐渐扩大到中老年大叔大妈了,不得不说马爸爸的活动影响力不是一般商家能企及的,完整的商业链条使得消费用户来来回回都是在他的帝国里玩耍。更有甚者,现在已经有人专门推出H5页面,传播自己的支付宝红包口令。啧啧啧,像Ella这样一根羊毛都没去薅的人是不是不太多见了。
制造稀缺的活动
这一观点来自于黄有灿《运营之光2.0》,引用其中几句话:
用户对于充裕的东西天然无感,但具备稀缺感的东西却往往能带给用户更强烈的刺激。假如你发现一个东西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有限,潜在的一个思路就是:你可以试着给它添加一些边界,通过让它变得更加稀缺来带给用户更强的行动动机。---黄有灿《运营之光2.0》
社交需求的活动
这个部分Ella擅自把它融合了一些其他的内容在里面,因为私以为很多转发超高的公益活动、限量活动、热门活动的传播本质,一样是社交。除了一部分爱心是真的要献出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可,而限量活动,除了喜爱以外就是虚荣心了。这些例子我就不多说了,从微信的那个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到每天捐献暴走步数等等。
微信红包店
10月27日,微信支付推出了“红包店”,借助微信红包的社交玩法,在线下消费场景实现了“社交+支付”的消费新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红包店”小程序,参与“好友抢红包”,让“红包”真正进入日常的社交互动,更加丰富了线下吃喝玩乐等众多社交场景的趣味性,同时通过用户口碑传播和社交裂变传播,有效吸引用户参与。好的活动其实有时候是综合各种活动类型、特点、机制于一体的,我暂且把它放到社交一类里面,仅仅因为它本身定位上面的社交属性。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两大支付平台的活动斗争从未停止,难怪很多人都说BAT已经逐渐变成了AT之争,而AT之争的重要部分就是运营之争,不觉的在这一信息中感受到我们运营人的重要性,默默的欢喜起来,虽然没有半毛钱关系吧……
本文作者:地表最强运营-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