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纳
共情把接纳定义分为三个阶段的连续进化的过程。
1,我们学着接纳我们所有的矛盾和复杂
2,接纳他人的所有矛盾和复杂
3,接纳两个矛盾复杂的人相遇后,产生的每一段人际关系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那些矛盾和复杂。
共情如何带来接纳
1,当我们接受自己并没有那么好的事实时,我们就开始感觉更好了,我们让自己在真实状况中得以自由。
罗杰斯说,当我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时,我就会改变(正视,拥抱自己再改变自己)不接纳的改变是没有力量的,改变起来会很难。
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舒服下来(马克,吐温)
只有通过其他人对我们的想法和感受的关注,以及他们确认说,我们是值得他们感兴趣的,我们才能让自己对自己本来就很混杂的样子敞开心扉。
2,共享情通过扩大视野让我们接纳,我们能在全景中看到自己,把我们放在跟他人关系的大背景下,在一个更大的群体中找到我们的位置。
3,只有接纳我们彼此的需要,才能接纳我们自己,对自我的接纳是接纳他人的过程中关键的第1步。
4,成为你自己,也就是一个了解你自己是谁和你符合或属于哪里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是我在跟他人的关系中一直在改变成长和转化,而他人也在进行着类似的进化过程。
5,痛苦的最基本解决方案,就是我们互相需要,当去表达和对方融为一体时,问题就解决了。
没有人能像内心受伤的人那般完整
我们只有在接受自己是不完整的这个事实之后才能变得完整――莱布拉比
6,我们在生活中能找到的最深层的接纳,就是全身心的拥抱亲密关系中注定都会出现的喜悦和痛苦。
践行接纳
1,放下2,学会如何接受批评,3,经历痛苦才能成长,4,找到你感觉切合的地方,五花时间来独处,6慢慢来。
放下
一个人独自在夜间行走,忽然发现自己正滑入一个悬崖。他四处乱抓,在绝望中仍希望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终于抓住了一根小树枝。他抓着这个树枝坚持了几个小时,但是最后他实在抓不住了,随着最后一声绝望,他松了手,落到了离树枝只有15厘米的地上。
问问我们自己:
你在生活中坚守着哪些自己很害怕失去的东西?
这个挣扎又让我们付出了什么?能松开你的手吗?在下面的地面上,等着你的是什么?这个跌落会有多深?如果放手了,你还能活下去吗?
学会如何接受批评
有些批评值得听,有些批评不值得听。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批评他人,使用共情去发现自己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经常批评他人的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因为感觉到不安稳,没有受到保护,就容易斥责他人。
问我自己:在哪些情况下,我难以接纳自己?哪些特定的人,会让我感觉害怕或不在状态?我能做哪些改变让自己感觉更稳妥,更安全?如果对自己或他人总是苛责,找出不安全感来自哪里?这能帮助我们坦诚的,毫不隐瞒的处理这些问题。
经历痛苦才能成长
问自己,我最深的伤口在哪里?哪里让我感觉到最长久的伤害,我如何利用这个痛苦来成长和改变,变成一个更强大,更接纳,更宽容和更有爱的人?
在每一次遭遇痛苦或失望时多问一下自己:
我能从这次经验中学到什么?我本可以怎样来处理这个局面?关于人们精神的资源和韧性,这个痛苦教给了我什么?
找到你感觉契合的地方
找到能接纳我们的人时,我们才能接纳,这时我们才能接纳别人,在感觉契合的地方,不再逃离自己,开始接纳你本来的样子,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家”是那种因为你的不完美,都能被接纳,所以让你感觉到自己很契合的地方吗?――在那里尽管你有缺点,但还是会被欣赏,会被爱?在那里,你被爱一部分是因为你的缺点?你在哪里能感到能做你自己?哪里是你真正的家?哪里能让你感觉到安全?
不像家的地方:
你在尽力成为不是你的样子,或者其他人不接纳你本来的样子?你是不是尽力满足他人对于你应该是谁的期望?想要契合进去的努力是如何影响你的?还值得继续这种努力吗?你会从中获得什么?你又会失去什么?
花时间来独处
费洛姆:如果我依附于他人,是因为我不能用自己的双脚站立,这个人可能是救命恩人,这个关系却不是爱的关系(平等才有爱的关系)所以,独处的能力是具有爱的能力的条件。
与自己对话
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能听见谁的声音?那是一个积极乐观,支持性的声音,还是一个谴责、数落、羞辱的声音?
倾听到自己之后,我们就开始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之后,我们就知道如何包容自己,包容了自己之后,我们就学会了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慢慢来
接纳自己的复杂性,接纳他人的复杂性,接纳他们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是你的看法。
你给孩子设定的未来梦想是他们的梦想吗?你能接受孩子要走自己的路吗?你能接纳朋友中不宽容和偏见吗?你能接纳什么?什么又是你发现无法接受的,你能改变什么?什么又是你拒绝改变的?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