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者: 风儿
体验机型:小米note3
系统版本:MIUI 10.3.1.0 | 稳定版
APP版本:4.1.4
一.产品与用户分析
1.产品定位
微信读书:具有社交属性的阅读软件
slogan: 让阅读不再孤独
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在提供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书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等。官网上关于应用的描述有四点,分别是精心打磨的阅读体验,和好友发现优质好书,和好友讨论交流碰撞,和好友比拼阅读时长。slogan就很清晰地展示了微信读书的定位是“社交+阅读”,拥有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用户在这里可以和好友发现好书、讨论交流、比拼时长。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延申至阅读,目前用户仅能通过微信登录。
2.产品现状
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微信读书总榜排名366,电子阅读APP排名第15,在线阅读APP排名第10,相对行业翘楚来说排名比较靠后。酷传数据显示,仅Android端2019.8.16的日新增下载量达到160,281,总下载量达到3.74亿。根据易观千帆指数,2019年6月微信读书的月活已达748.5万,七月到八月的日活也维持在平均450万左右,微信读书的用户量还是比较庞大的。并且在今年一二月份稍微下滑之后,微信读书的月活之后处于一个不断增长的状态,可见产品的拉新和留存策略应该发挥了不错的效果。
3.市场分析
在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厮杀战的同时,移动阅读产业却仍旧保持高速增长,月活达3.1亿,同比增长高达35.4%。根据Mob研究院的数据及测算,移动阅读行业蛋糕不大,市场规模约135亿元。阅读产业是泛娱乐产业链的源头,下游的电视剧和电影产业市场空间则为近千亿、千亿以上级别,所以大部分企业选择沿产业链纵深布局,推动数字内容与影视的结合。
Mob研究院的数据还显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付费阅读的用户规模达到了瓶颈,在4亿上下徘徊。于此同时,免费阅读的用户规模迅速增长,2018年免费阅读占比24%;而2019年免费阅读占比46%,支撑了移动阅读产业的高速增长。
移动阅读类APP数量比较多,微信读书作为后来者,竞争对手非常之多,例如网易蜗牛读书、掌阅、QQ阅读、豆瓣阅读等。根据艾瑞指数,截至2019年6月,微信读书的月度独立设备数仅为810万台,远低于掌阅的15019万台和QQ阅读的8616万台。可见微信阅读的用户量仅占据了整个综合阅读市场的一小部分。但是移动阅读类APP同质化非常严重,用户往往只需要一个APP就能满足阅读需求,所以不同阅读类APP的用户重合度比较低。微信读书立足微信的社交链打造的“社交+阅读”,是阅读社交化的先锋,用户在阅读的同时能与微信好友进行互动,这一优势是其他阅读类APP暂时无法企及的。其次,微信公众号的引入,也对内容规模有一定改善,这也是微信读书相对其他阅读类APP所独有的优势。虽然目前付费阅读处于饱和状态,但微信读书凭借自身的优势还是可以站稳脚跟的,不过想要脱颖而出,还需要不断提升图书的质量,以及提出新的创意。
4.用户需求
(1)基本型需求
作为一个阅读类APP,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品质的需求。而这又分为两点,一是APP内容规模要足够大,且内容质量有保证。二是阅读体验要好。现在移动阅读类APP非常之多,页面设计复杂。但是用户需要的是简洁明了的页面,以及简单的操作,从而能够将精力集中在阅读内容本身。
(2)期望型需求
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用户在阅读之后会想要输出自身的感受、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或者是将书上经典的段落进行分享。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要从中汲取有营养的成分需要付出较大的精力,因此,如果能有三观相似或背景相似的群体来进行内容推荐,能大大降低用户筛选有价值信息的时间成本。
我们大都是通过眼睛观看来阅读书籍,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兼顾多件事情,如果有听书的模式来解放双眼,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5.用户画像
(1)性别
艾瑞数据显示,微信读书的男性用户占比63.86%,远远超过女性用户36.14%的占比。有可能男性更喜欢这种社交+阅读的模式,能够在读书的同时分享或发朋友圈展现自己,也不排除微信读书中男性读物更多。
(2)年龄
在35岁以下的用户超过90%,其中24岁及以下占27.04%,25岁到30岁人群占比最多,达到38.8%。可见微信读书以年轻用户为主,应该是“社交+阅读”这种新颖的阅读模式吸引了这些思想比较前卫的年轻群体。微信读书的用户多是受教育程度较好的学生、初入职场的白领,更多是通过读书来学习、提升自己。
(3)地区
根据艾瑞数据,微信读书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发达地区,其中广东省最多,达到了10.58%。发达地区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所以人们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阅读就属于这样一种精神追求,所以发达地区的人们也就会对阅读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
(4)使用场景
用户类型1:欧阳佳,女,25岁,广州某上市公司的白领,收入稳定但工资不高,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平时下班或者其他碎片时间都会打开微信读书来学习知识,分享到朋友圈与其他人一起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用户类型2:张冲,男,22岁,深圳某学校的大二文学院学生,最近空闲时间都在用微信读书阅读文学类书籍,并且与其他文学爱好者一起交流讨论,从中发掘更多自己以前没了解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用户类型3: 刘伟奇,男,23岁,广州某学校的大三学生,经常使用微信读书阅读编程类书籍,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为实习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还经常在睡前使用听书模式学习。
二.用户运营策略分析
1.用户拉新/活跃的几个策略
(1)分享点赞得无限卡
从发现页面顶部进入书城后,往下滑动,会看见“分享得12天无限卡”的入口。活动的规则为:将联名卡分享给朋友,每张卡片集齐2个赞可得2天无限卡,每期最多可得12天无限卡。每期活动一人可点赞一次。这个入口会进行书籍的推送,吸引用户分享从通过而获得无限卡。
(2)赠一得一
同样是从发现页面顶部进入书城后,往下滑动或者直接查看全部分类,可以看见赠一得一的书籍分类入口。进入之后,就可以看见参与赠一得一的书籍,选中书籍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后会出现“赠送给朋友”的选项,点击之后就会进入填写赠言及购买充值的页面(笔者发现,在账户余额不足时,下方为“充值”选项,余额充足时为“购买并赠送”选项)。该活动规则为:支持买一赠一的书籍,在购买赠出并被朋友领取后,用户也将获得该书,同时朋友还将在获赠书籍扉页看到用户的赠言。
(3)组队抽奖
在发现页面向左滑动进入无限场或者向右滑动卡片,都可以看见组队抽终身无限卡的活动入口。活动规则为:五人成队,组队成功后周六开奖。活动每周一次,队长有额外抽奖机会,并且每期队伍成员不能与往期完全相同。奖品为3、5、7、30、365天以及终身无限卡,当队伍中有新用户时才可抽取终身无限卡,且新用户越多,中大奖概率越高。
(4)读书排行榜
在“我”的页面可以看见读书排行榜的入口,进入后可以看见好友们的本周阅读时长排行榜。阅读时长排行榜的引入,能使得一些用户产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激励其持续阅读。
(5)读书小队
在“我”的页面可以看见读书小队的入口,点击后会启动微信读书的微信小程序。活动规则为:三人组成一个读书小队,队伍满员后开始积分。21太难为一个积分周期,21天后积分清零,进入下一周期。积分达到一定数值时可以领取相应奖励,小队积分达到60可在下一期自动升级为6人小队,奖品更加丰厚。积分达到100时可获得终极抽奖机会。
2.重点分析“组队抽奖”
“分享点赞得无限卡”、“赠一得一”、“组队抽奖”本质上都是一种裂变活动,通过用户自传播来进行产品的扩散和传播,从而达成拉新的目的。而“读书排行榜”、“读书小队”则是通过社交的形式,利用产品规则刺激用户持续活跃。
笔者在这里对“组队抽奖”这一运营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从利益链的角度出发,活动的奖品包括3、5、7、30、365天以及终身无限卡,且宣传中奖率100%,且队长有一次额外的抽奖机会,这些规则会促使用户发起组队抽奖活动。另外,当队伍中有新用户时才可抽取终身无限卡,且新用户越多,中大奖概率越高。新用户参与抽奖才有机会抽取的终身无限卡,非常稀缺诱人,足以让队伍成员分享出去,尽力地拉动新用户来参与抽奖,也足以吸引新用户参与抽奖。组队过程中,是否有新成员加入组队会得到即时反馈,用户可以进入查看组队成员是否已满。另外活动组队成功后,并非立刻开奖,而是周六开奖,具有延时性,让人产生期待感。每期队伍成员不能与往期完全相同这一规则,也能促使用户将活动分享给更多的新用户,使得产品触达更多的人群。
从关系链的角度来看,微信读书是一个供用户学习的阅读类APP,用户在分享组队抽奖活动的同时,也是在向自己的好友传递着自己正在使用这一产品进行学习的状态,展示了用户爱学习,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
组队抽奖作为线上活动现在是每周一次,形成了周期性,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用户教育成本,同时也能达到较高的效率。核心还是通过利益链和关系链,驱动用户进行主动分享,从而精准地触达用户,最终达到拉新的目的。
笔者觉得,通过这样一种抽奖的方式,利用用户的投机心理来刺激用户分享是一种非常好的裂变活动。不过笔者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将组队人数调整为5-10人,队伍满5人即可参与抽奖,队伍最多10人。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测试,考察用户对组队人数调整前后参与活动的倾向性,最终确定一个更合适的数字。另外,用户邀请成功用户数越多,可增加获大奖概率;用户成功邀请新用户组队,可更大程度增加获大奖概率。这样能进一步驱动用户进行分享,传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