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写作很长时间后,当再次想开始写的时候,往往像挤牙膏一样,行文不但收到阻塞,而且脑子里的想法也乱成一团,有时候连基本的词汇都忘记了。
两年前,在豆瓣上开了专栏,预计写上15篇,结果因为各种原因,只有6篇,一只到现在还处于未完结状态。想再次提笔的时候,发现已经大不如从前。
很多时候我们都这样,中学时是写作的高峰期,也是情感动荡的年月,用写作来排解寂寞或是博得女孩子欢心。回头看,现在去写,却写不出来了,有时候反而惊讶,自己竟然还能写出如此好的作品来,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
再一次的写作高峰是读研究生期间,这时候基本上是每2-3天看一本书,然后出一篇书评。还不包括利用闲余时间看看电影,写写影评。偶尔整理一下书评,投投稿,竟然无意间也能入选核心期刊。
反而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理论文章,也不得不佩服自己。那时候读书是顺藤摸瓜,抓住一个作者,然后阅读他的相关著作,继续深入再阅读其参考文献,然后再反复进行。
读的多了,结合现实,写一些感悟或者评论,这些书和理论,就在脑袋中行程了一张网,每个结点的连接都清晰可见,也知道自己思维中有哪些漏洞。
读一本书,通过写书评,或者哪怕只是感悟或者章节摘要,来思考,来消化,从而变成自己的一种思考习惯。
当停下来写作,脑中的思考也连连停滞,你懒得再去写一篇文章分析现象,懒得去评论,通常就给其冠一个名字或标记,这不过是谁谁的理论,如此而已,最后连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近读一本关于习惯的书,习惯就是按照一种回路运行,收到暗示,进行习惯,然后获得奖励。
习惯是这样产生的: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一一<<习惯的力量>>
简书或者其他写作平台都是一种培养习惯的工具,当你的写作获得评论,点赞或者阅读量很大的时候,你可以获得一种自信心或者认同方面的奖赏,然后就有一种渴求来推动这种写作习惯。
诚然,在一开始的时候,你的思维还处于短路状态,半天也写不出个五百字的文章,但没有关系,你这是在培养你自己的写作喜欢,也在培养脑中和笔下组织语言的能力。
渐渐的,你写的多也就下笔如有神。当然,好的写作还语言多读,多观察,多感触,当你习惯于用文章来表达这些的时候,你过的的奖赏(点赞)也就越多。
让这些虚荣的东西培养你一种渴望,未尝也不是坏事,关键是,你已经习惯了写作不是吗?习惯了用文字表达你的感情和想法。
当有一天,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原来自己还曾经如此幼稚,或者如此牛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