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不喜欢的季节,北方冬季总是那么漫长,需要过度六个月,十月中旬开始逐渐步入冬季,树底落叶渐厚,秋风夹着夜晚零下的温度吹到哪都凉。每年卖秋菜的小街,路两旁被菜农和倒菜小贩占据的满满当当。原本双行车道,此时一辆车想顺畅通过都难。时不时有私家车来买大白菜,萝卜,土豆以及延吉当地特产——苹果梨。
苹果梨形状似苹果圆大,果皮呈绿色泛黄,阳面(太阳照射面)橙红色。根据日照面大小红色面积不同。随存放时间长短绿色逐渐变金黄色,红色也略暗些。表面有天然油蜡成分,清洗时感觉像涂了黄油般油腻腻。皮厚而硬,牙口不好咬起来费点劲儿。口感酸甜,脆而无渣,生津止渴。当地人普遍在此时备一些,存放好可以整个冬天新鲜。加冰糖枸杞一起熬甜汤,多一丝酸,倒比雪梨来的口感好。家里有地方储存的人自然会买几箱,放冰箱里冻上,除夕夜看春节晚会,啃着冻梨是北方一大特色。嫁过来的媳妇,每年物流回一两箱给娘家尝鲜。
如今北方城里人,冬天吃青菜即便贵点,倒也方便,有南方或温室大棚的蔬菜可买到,所以储存秋菜量不大,八零后父母辈传承了这一习俗,量多量少算走了过程。萝卜白菜大葱,各自买一点,家里有凉室自然方便,没凉室的放楼道,管别人走路碍事不碍事,更不管味道好坏,反正遂了自己冬藏的愿。这条小街路两旁皆是杨树,深秋黄叶遍地美好,谁知没几天都被烂菜叶子覆盖,可惜可叹我这个爱诗和远方的人不懂生活的美好。
深秋时节是朝鲜族进补的好时候,入冬前大家有吃狗肉火锅习俗,据说可以增加身体御寒能力,整个冬天不易感冒。菜市场卖肉摊子上,被褪了毛的狗整只躺在案子上,像和白条鸡一样,喜欢狗的人自然不吃狗肉,更看不了这场面,路过都要闭着眼秉着呼吸快步逃过,要不然干脆绕路走。熟狗肉的味道入了鼻腔有种荤腻的罪恶感,那感觉应该和吃人肉差不多吧!
说到狗肉,我爸是既喜欢狗又喜欢吃狗肉的琵琶老男人,小时候爸爸从同村人那里要回一只通体白色的“中华田园犬”(土狗),我和妹妹欢喜的不得了,为她取名“京京”,是以当时最火一部动画片人物命名的(熊猫京京)。京京聪明可爱,每天早上叫我们起床,上学送我们出门,放学在门口迎接,我和妹妹不懂驯养,只管喂吃喂喝,轮换帮她清理便便。好景不长,几个月光景,京京误食死老鼠灵魂去了天堂。我和妹妹哭着要把她掩埋,结果没拗过爸爸,眼看着它下了锅成了餐桌上的狗肉,我和妹妹伤心欲绝,眼睛哭的只剩一条缝。我爸的确残忍,可他童年时曾在水坑救过一只差点被几个熊孩子祸害死的小奶狗,起名大黑,是只土狼狗,据说特通人性,每天接我爸上下班,发洪水时家里物件搬出来放院子里晾晒,大黑坐在旁边看守,生人无法靠近。为了大黑我爸蹲了半月拘留所,事情起因是村里一个小官儿,偷着勒死大黑做了下酒菜,我爸得知后打伤了那人。奶奶如今提起这事是又气又笑,说每天要给被打伤的人和拘留所里的儿子送饭,你爸真是个不省心的。这么爱狗的爸爸,怎会忍心吃狗肉呢?百思不得其解,也许他是“狗肉穿肠过,大黑心中留”。
延吉冬季在东三省城市中算暖的,天气预报里零下二十几度 ,和体感温度完全不符。哈尔滨长大的我,深知冬天耳朵冻木,脚尖冻疼,眼睫毛和鼻毛结霜的感觉。在延吉最冷时穿的最厚装备,到哈尔滨简直不堪一击,一阵寒风袭来透心凉。延吉十二年未曾有过冻疼的感受,眼睫毛更是始终都是黑色。延吉这个小城市处在盆地中,四周是青山,不高不矮,有的道路望出去,尽头是山和蓝天。群山环抱为暖冬贡献着 力量。
即使不比哈尔滨严寒,我还是对冬天喜欢不起来。雪中美景以及雪后清新和宁静,加上冬夜星空在我心中都不及夏秋美好。大约因为女人体质阴寒怕冷,冬天总要穿很多衣物,出门进门,换衣服要几分钟,脱半天才算完。出门又要一件件套起来,实在麻烦的紧。习惯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开窗让新鲜空气进来,冬季这点就别想,越来越差的供暖,取暖需求都保证不了,更别说开窗换气。我不喜欢北方冬季还有一个原因,冬季里绿色的景象只剩少的可怜的松树,杨树和柳树已然光秃秃,黑黢黢,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看去使人生出自怨自艾的情绪。虽说它们在为明年春天孕育生机,可我实在控制不住怅然若失
延边美食全国闻名,是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自治州,而我所说的这个北方小城延吉是延边州首府(延边同省,延吉同省会城市),很多人误以为这里居住的只是朝鲜族,其实不然,和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地一样,汉族也占人口很大比例,甚至长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朝鲜族一部分都在韩国和其他国家劳务。当地通用朝汉两种语言,服务行业国内驰名,据统计消费能力全国可排前几位。每年大小假期会慕名而来大量游客,天南海北汇师于此,尤其在高铁开通后,游客数量与日俱增。2019年五一期间,当地唯一一家五星酒店房价高达1600多一间房,平时也就400左右入住价。其他级别酒店基本客多价涨一房难求。游客大多为美食而来,冷面,包饭,石锅拌饭,烤肉,烧烤,狗肉火锅,泡菜都是当地特色传统美食。
排名第一当属冷面配锅包肉,这是当地人最爱的搭配之一,这里的朝鲜族冷面都是手工现压制,劲道中不失柔软,不是现压制的入口绵软,不劲道。不经常吃的人一般分辨不出,也不会很在意。盛面容器通常是金属制大海碗,大概连面带汤三市斤左右,配有冷面冒(鸡蛋薄饼 丝,三四个鸡肉丸子,两片牛肉,泡菜丝,黄瓜丝,煮鸡蛋,冬天放西红柿几片,夏天放西瓜几片,有时还有苹果梨几片),上面撒熟芝麻,再有就是冰碎,有的食客会再点一碗冷面汤(单独点冷面汤,第一碗免费),延吉人都知道酸甜冰凉的冷面汤解渴消暑最好。锅包肉可单吃,也可侵入冷面汤里吃,就像豆浆泡油条。基本上冷面店在五月中旬到十月前是爆满状态,排队是常态。你隔壁桌子上锅包肉配冷面会给你的点菜恐惧症带来福利哦!
包饭,延吉有一家驰名的网红店,但当地人是去另外一家,食材都一样,和东北蘸酱菜差不多,一人份里有蒸五花肉几片,一碗石锅酱,蒜瓣,青椒块,圆葱条。生菜,熟了的圆白菜,苏子叶,熟海带,干豆腐等。可包饭吃的装在一个编盘里,配有几条黄瓜、小葱,加一碗米饭。当地饭店,米饭是一流好,亮泽柔软香濡,用带有盖子的铁碗盛装。打开盖子米香立刻飘散开来,那个香气绝对是你沉醉。如果人多两人份肯定不够,考虑四人份以上为佳。另外填几个菜下酒也是合适之举,有煎刀鱼,煎豆腐,煎鲅鱼松鱼,各个外焦里嫩,再来一碗石锅大酱汤,绝了!不爱吃米饭也没关系,土豆饼也是特色主食之一。倘若一定要对比两家包饭的味道,酱和蒸肉是关键,这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己吃过就知道!
再来说说延吉烧烤,也叫烤串。不得了,延吉烤串绝对是独树一帜,大多城市的烤串都是店家烤熟上桌,所有酱和料都涂撒在肉上。延吉则是把渭好的生食材拿上桌,每个桌子中间有碳炉,碳工把碳放进炉子里,客人根据自己口味需求操作,碳炉上方有吸烟设备,当然如果自己不会烤或者懒得烤可以找店家拿回去代烤。料有湿料和干料之分,湿的是酱料,干料分细和粗。粗料是辣椒碎大些,芝麻和孜然是整粒。细料是磨成粉末。根据自己口味调,粗料一般相对辣,女孩一般用细料,也可少许加粗料,刚刚好微辣,可以开动了!
如果你来延吉,踏上这片土地,便有误入韩国的错觉,无论是机场,火车站,还是商铺广告牌无一不是朝汗双语(朝鲜族语和韩语官方语言基本一致,只是朝鲜族语有些口音和地方俚语,就像四川话与北京话)。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都如此,内蒙的牌匾也是蒙汗双语。
这个三国交界的边疆小城,有美丽夜景,澄净蓝天,清新空气,吃不完的美食,民风更是淳朴热情。十二年时光让我爱上这里,这里有我爱人的人和爱我的人,毫无疑问它是我的第二故乡,若你来,你必然也会爱上这颗北方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