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囤了不少文章,刚刚发布的一篇被锁定,索性双更。
本来不想说专家,免得引起一些人不快。
不说也行,问题是他们快了我不快。还得说。
这年头,胡说八道的是专家,警惕性最高的也是专家。
这不,北外的一位副教授又有了重大发现: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朱自清写的《背影》,歌颂父爱没错,但朱父涉嫌违反交通规则,会影响下一代的价值观,建议踢出教材。
朱自清的父亲涉嫌违反交规?是闯红灯还是逆行?《背影》中儿子回北京读书,父亲到车站相送,好像没说开了车呀?反复回忆原文,均未发现“开车”和“红灯”等字样。接下来再看专家的说法,原来朱父穿越了铁道,还翻了栏杆。
我一愣,这也太扯了吧。成语咋说的,典型的牵强附会,吹毛求疵。
愣过之后又一惊:好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那个时代最常用的棍子——上纲上线吗?
《西游记》,唐僧胆小怕事,忠奸不分,凭什么当师傅?
《水浒传》武松打虎,李逵打虎,李忠打虎,打的全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赤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如今禁烧秸杆屡禁不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红楼梦》宣扬早恋,乱伦……“四旧”死灰复燃啦!
在那个年代,以上说法绝非戏说。
受专家影响,广大家长不免草木皆兵。就在前不久,有学生家长举报了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山行》。理由很奇葩,“停车坐爱枫林晚”,其中“坐爱”二字会使孩子联想到性,应该坚决抵制,强烈要求从教材中踢出。当时我就想,这些家长恐怕夏天再热都不敢穿短袖衬衣,不然他们的孩子会立即想到白臂膊,立即想到全裸体,立即想到“停车坐爱枫林晚”。
他们,何时染上的道德洁癖?
专家,以及广大家长在关心下一代的时候恰恰忘了,自己在另一个场所是如何为国学自豪,为传统文化骄傲。
有个叫徐晋如的国学大师,甚至不承认新诗是诗,认为自由诗其实就是散文。他还说当务之急不是创新,是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他甚至高度评价了“老干体”,说是只要热爱诗歌,就能够陶冶情操。“普天同庆”是诗歌,“东风浩荡”是诗歌,“老干体”是诗、新诗不是诗,我服了。
好在专家越来越不吃香了。例如建议把《背影》踢出教材这位,便成了网友的笑料。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评论区留言:
孟姜女哭倒长城是破坏军事设施。
岳飞纹身后不符合参军条件,肯定是走后门。
岳飞没有纹身,岳母是给女婿刺字。
还有朱自清先生的春,在草地上打滚是不是践踏草坪?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涉嫌宣扬暴力!
换成《智取生辰纲》了。不过这不是抢劫吗?
……
望文生义之外,还有望“形”生义。众所周知的“精日”事件且不说它,最扯蛋的是山西家长举报雪糕厂家。那位家长发布了一段视频,称其孩子购买的雪糕包装外观类似避孕套,担心这会对孩子产生误导。看视频,两只雪糕明明像葫芦,挺可爱的,家长却想到了昨晚使用过的工具,进而担心自家孩子产生类似的联想。性有那么可怕吗?既然可怕,你为啥乐此不疲?
这也担心,那也担心,专家和家长到底怎么了?
说好的文化自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