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青年人应该是怎样的,而我们又应该是怎样的?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或说或不说,都在传导这样的一个思想,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他们在父母看来成功是必然,而这里所指的成功,可能是好工作好家庭,当然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过得好,他们没有错,但是有多少家庭能真正的重视身心教育?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希望你是快乐的,希望你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果家长从小给孩子看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是热爱生活的态度,是开放的思想,而不是告诉他们,我看不到你的拼命,就否定你,那这样的孩子面对失败会更加坦然。
而孩子就只是孩子,凭什么在他们一出生就得和不同的人做比较。从上幼儿园开始,各种兴趣班就接踵而来,相比各种兴趣班,我们孩子更希望的是,父母能带我们去多接触大自然,其中还可以普及一些知识,不是所有的知识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的,所以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上了中学后,所有人注重的,成绩,会把孩子压的喘不过气来,为什么我们就要放弃我们的喜好,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进行某样活动时还没开始两分钟,耳边就有一句,你什么事干完了吗……之类的话也许你,也如雷贯耳。可是谁又会去安慰我们,去在乎我们的压力。
所有的这些矛盾。它有一个前提,责任为主,再加攀比心。作为父母,我做到细心引导了吗?我可以包容我的孩子天马行空吗?我知道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世界,这就是成为父母的责任。而孩子,我们需要知道,父母的辛苦,他们也要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要把任务主动完成,然后再去取悦自己。
人本来就活一次,我们要尽情取悦自己,并且学会享受孤独寂寞,那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可以不用做到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那是因为,有极少数或是没有人真正在乎你,你本就不是不用活给别人看,也没有人会成为我们世界的忠实观众。在工作或是学习中你也可以不用跑的那么快,他人是他人。记住人生本就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也许你获得了短暂的胜利,那当你褪去别人的期待,别人的希望,你也许会收获功与名。那可能是大都多数人的追求,但当你两鬓斑白时,你是否后悔,没有来得及感谢那个生你养你的人,没有好好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的,内心丰盈比任何都重要。每个人在年轻时的奋斗时的艰辛都会刻骨铭心,但选择安逸也没有错。现在青年人,其实很少人能在15,16岁的年龄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也只不过在循规蹈矩,为了所谓以后的幸福生活。
在我看来,我们青年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去除心中浮土,好好的感受某一样东西的魅力,譬如,我们喜欢语文,我们需要去发现它的魅力,从它的起源等各方面。再讲数学,如果真的喜欢,我们会认为写题是在和自己博弈一样精彩,而不是枯燥无味。不管做什么,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明白喜欢着两个字的魅力有多大。比如,我们喜欢某一个人,会时不时的去了解他(她),那是自己自愿的,没有目的性的,是纯粹的感情。
总之,我们不畏惧,不害怕,真诚面对自己内心,不记代价,这是每个的理想状态,也是我们对生命的回馈,希望你,能找到面对世界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