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yún)。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二),关键词解析
常:总是。
无名:没有名气、不为人知,如无名小卒。指不具号令或号召性,不具煽动性和诱惑性,不能诱发人的欲望。也可理解为没有缘由,不需要打着各种名号,如出师有名。这两种理解是统一的。
朴:本性、本质、原本、根本、本真。
小:不为主,指不主宰人的思想和命运,见《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臣:臣服、驯服。
宾:敬、服。
甘露:甘美的露水。
均:通“耘”,指在作物植株周围除草和培土。
始:自……开始。
制:本义指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而修剪枝条。引申为约束、制约、抑制、管理、培训、教育以及规章、制度等等。
有名:与“无名”相对,指具有号令或号召性,具有煽动性和诱惑性,能诱发人的欲望。也可以理解为有了各种名号和缘由。
既:已经。
知止:知道停止,指有所不为。
(三),经文释义
道总是不具号令和煽动性(道总是没有缘由的),本真而不为主,但天下没人能将其臣服。
诸侯若能循道,万物将自行敬服。
天地阴阳相合以降甘露,民众不需要得到命令而自行给作物除草培土。
从有了规章制度、各种培训、教化开始就有了号令和煽动性(各种缘由),号令和煽动性(各种缘由)即便存在,人们也将知止——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所以不会有危险。
道之对于天下万物的作用,好似河流对于江海的作用(——道为根本,常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