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写“情”,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一般的读者在初读《红楼梦》时,最关心的往往是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悱恻的爱情。但若是把《红楼梦》定性为一本讲述宝黛钗之间三角恋关系的小说未免有些偏颇,因为该书刻画的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各种阶层人民的生活全貌,上至朝廷官员,下到贩夫走卒无一不有所涉猎。可以说,《红楼梦》是描画中国封建社会人生百态的浮世绘,而“你侬我侬,忒煞情多”的宝黛钗三人又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
林黛玉风华绝代、才华出众却孤高自傲、冷气逼人,薛宝钗内慧外秀、娉婷袅娜却暗藏心机,二人恰如硬币的两个面,让贾宝玉从中做出选择,实为两难。
宝玉从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幻化成人形来到贾府,为的只是了却前世的仙缘、佛缘与尘缘。“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林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在神瑛侍者(贾宝玉的前身)灌溉以甘露,受天地之精华滋养后,最终脱离草胎木质,修成了个女体,誓以一生用眼泪还报宝玉。
《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在贾府见面时,二人都觉得似曾相识,宝玉张口便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惹得贾母直怪他胡说。想必从这里开始,曹雪芹便在暗示读者宝黛二人前世所修得的“仙缘”。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很难确切的用一个词来表达,它超越了友情却又不完全是爱情。小时候的宝玉与黛玉食则同器,睡着同寝,终日耳鬓厮磨,略无参商,这种青梅竹马般的情谊从那时起便开始延续下去,可谓是“情到深处自然浓”。
在贾府中,真正懂得林黛玉并心疼她的人只有宝玉,林黛玉在母亲贾敏死后,受贾母之召千里迢迢从南方来到位于北方的荣国府,孤苦无依、楚楚可怜的她却还染上一身治不好的病,整日不是咳喘就是流泪,这种难以医治的心病成了伴随她终生的魔咒,但以弱柳扶风般的姿态示人的林黛玉会给人一种很强的保护欲。
初次面见林黛玉的宝玉在得知她无字后,送给她“颦颦”二字,因此,颦儿也就成了林黛玉的别名。就像封建社会的帝王一样,不爱读四书五经的贾宝玉却爱给别人改名字,他的贴身丫鬟本叫做“花蕊珠”,却让他改做了“花袭人”,取“花气袭人知骤暖”之意,就连优伶出身的芳官被他改做了“温都里纳”。
宝玉与黛玉的感情之深厚可以说在小说的许多细枝末节中都有体现。一次,被弟弟贾环暗地里陷害的宝玉惨遭父亲毒打,在屁股上的棒伤还没好全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在潇湘馆里默默为她垂泪的林黛玉,遂遣大丫头晴雯去给黛玉送两幅旧手帕,旧手帕上有宝玉的气息,他想用自己的贴身之物代替自己为颦儿拭去眼泪,我想这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最感人的诠释。
春暖花开、花香馥郁氤氲之时,宝玉会和黛玉偷偷躲在大观园的桃树下一起阅读当时的禁书——《西厢记》、《牡丹亭》;落英缤纷之时,宝玉会陪伴黛玉在水光潋滟的园林中一起葬花吟诗;在诗社成员喝酒助兴、吟诗作对之时,黛玉会让宝玉喝下酒盅里的酒,然后在众人面前即兴帮他吟诗作赋解围。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黛玉懂宝玉,她离不开他,反之亦然。所以,情感自带毁灭性的林黛玉最后在得知嫁给宝玉的人不是自己后,愤而焚稿断痴情,在抑郁忧病中香消玉殒。
再来说说薛宝钗,大方得体,举止文雅端庄的她在贾府中人缘颇好,优渥的家庭出身,显赫的皇商背景也使得她浑身散发出一种大家闺秀般的自信与热情。在《红楼梦》第五回出现的十二金钗的判词中,她和林黛玉的判词在同一首诗里: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有一种说法是,薛宝钗和林黛玉其实是一个人,曹雪芹在书中用浓重的笔墨刻画二人的形象,还将二人的判词合二为一,这其中未必不另具深意。
薛宝钗能干,聪慧,机警,《红楼梦》中形容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为黛玉所不及”,进京都选妃失败后,她一心想要嫁给宝玉。而为人热情体贴,心地善良淳厚的贾宝玉为许多女性所爱慕,妙玉、黛玉、宝钗、晴雯,也包括与宝玉初试“云雨之情”的花袭人都涵盖其中。但宝玉真的爱过宝钗吗?我想没有,甚至在二人结婚后宝玉的心都不在薛宝钗身上,宝玉深知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他和黛玉之间是“灵魂伴侣”的关系,而和薛宝钗只能算是普通朋友。虽然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着的那块通灵宝玉上用篆文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字样,与薛宝钗贴身携带的一块金锁上的文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互相匹配,并有金玉良缘之美意,但事情的发展并未随人愿。
薛宝钗和史湘云一样,会规劝宝玉好好读书,早日封官加禄,飞黄腾达,出人头地,而这些是贾宝玉生平最厌恶的事,他讨厌官场的虚与委蛇、阿谀奉承,提倡真性情与老庄哲学。与贾宝玉一样,林黛玉也是个性情中人,在“三观”上,二人的匹配度似乎更高。
贾宝玉是个多情的公子哥,他会为了逗晴雯开心让她“撕扇”,会在王熙凤生日宴会之时独自离家,行至僻静处悼念死去的丫鬟金钏,也会为了晴雯的离世而悲恸不已,深情而作《芙蓉女儿诔》以怀恋死者,他对黛玉和宝钗都有一种怜香惜玉般的怜爱,也有对身边女性不幸命运的悲悯之情。
黛玉和宝钗名义上来说是情敌,二人开始虽有不和,但宝钗用自己的高情商化解了两人之间的隔阂,在黛玉生病需要燕窝补养身体时,她毫不犹豫命令下人每天送来珍贵的燕窝帮黛玉调养身体,这一度令黛玉感动不已。后来,林黛玉甚至认了薛宝钗的妈妈薛姨妈做“干妈”,可见钗黛二人已经摒弃前嫌,握手言和,可谓是“如烟往事俱忘却,相逢一笑泯恩仇”。
整整七十多万字的《红楼梦》无时无刻不在围绕一个主题——“情”字,书中对于“人情世故”这四个字的剖析可谓做到了极致。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也会为情所困,也会柔肠百转,对彼此念念不忘,《红楼梦》对于“情”的描写之深,令人动容,而这字里行间里,仿佛又回响起了先人宛转悠扬的吟诵: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