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碎片化和快餐式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一个很美好的东西:
迅速提升认知(假象),而且过程轻松。
同自己看书和系统化的学习比较,这种形式可能大大降低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意愿和机会。
这就像吃别人已经咀嚼过的食物一样,虽然容易消化,一直这样做会使自己的肠胃功能退化。
**这种学习方式真的有效吗?
还是只暂时解决了自己的认知焦虑?**
实际,仔细想想:
学习本身都是碎片化的。
★时间的角度:
上学的时候,一学期分成了20周,一门课程每周上2次课,总共累计学习时间每周2小时。
★学习方式:
学生时代的学习也是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也都是别人系统整理后再传授给你的。
所以从传授方式上也没有差异。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会:
大学编程课上,老师BlaBla讲了N节课后,从一脸懵逼变成N脸懵逼。。。
再来看看快餐、快速的学习方式</u>的正确打开方法:
**教育本就是一门用最容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知识传递出去的学科。
个人不认为有什么知识应该高深到不能做简单化的解释,不能让所有人接受的。
如果如此,那知识的意义又何在呢?**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新一轮的学习知识浪潮,日渐狂野!
势大力沉的将别人的系统以更适合普罗大众的方式拍的细碎!
然后,你只要去海滩上,尽可能多的去捡碎片。
拿回家,自己“略”作脑洞,组成你自己专属的城堡!
可能很难看,但至少它是你自己亲手建立的城堡!
仅从’你‘的角度看:
这个丑陋的城堡,远比文明古迹,要更加适合你!
用自认为可行的方式把知识拆分到你的碎片化时间中去学习。
不要小看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也不要低估我们大脑的能力,我们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
只要你持续不断的学习,这些知识会在你大脑中逐渐构建成一个新的体系。
最核心的问题是:
你有没有足够重视,对知识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成败和提升的水平。
文章转载:鱼C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