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几个职高的学生聊天,他们为下学期选择哪个专业发愁。期间一个学生随口问了一个问题,让我很是吃惊。他说,老师有没有一个专业可以自由地选择上班或休息,因为我讨厌让老板管着。我一时语塞,哪有这样的职业,想上班就上班,想休息就休息。
当时,我指了指窗外,几个建筑工人正在修缮学校的围墙:你看那个阿姨,年龄已经不小了,但她还在搬砖、和水泥。但是也可以选择自由,可以不搬砖不和水泥——不受老板的调遣。她现在就可以放下铁锹,去干她想干的任何事情,比如打麻将、逛街、看快手视频、回家休息。但是她的孩子需要新衣服、需要学费,她的父母需要她的接济、孝顺,她的老公需要她的一瓶好酒、一包好烟来安慰。这一切都需要她用搬砖和水泥来赚得资金,她今天不干啦,明天这个岗位就会被人取代,所以她后天也许就得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甚至求着老板指挥她、调遣她。因为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就得创造价值,来换取报酬维持生计。
现在这些孩子为选择专业发愁,愁的不是本专业的有没有好的就业渠道、适不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愁的是某一专业需要背诵多少条定理、搞懂多少理论知识,得学会几本书的知识。更不要谈学习本专业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这些高层次、高格局的问题啦。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怎么适应新时代人才的要求呢?
现在社会,一部分孩子生活在蜜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久而久之,忘记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既是消费者同时还是创造者这一自然规律。更有甚者丧失了劳动者的天性,只知道一味地索取,长此下去,他们终将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所以我想,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应该把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劳动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让孩子们明白,不努力,你终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