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说监考语文是一件痛苦的事。可是啊,今天我才知道,作为语文老师,还有比监考语文更痛入骨髓的事,那就是批改学生的考场作文。
作文是语文考试内容的一场重头戏。就整体分值来看,仅作文一项,就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如何占据这半壁江山,如何登上这半壁江山,像风华正茂时的杜甫一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今天的批阅结果来看,绝非易事。
这一次的作文,是半命题作文,写作要求如下:
“请以‘――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节约’‘善良’‘付出’‘快乐’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
作文要求很明确,需要选择已提供的词语一个,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其次,作文字数有规定。唯一没有规定的,是文章的文体。就初中语文教学和考试的“惯性思维”,就是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但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离题万里
作文写作要求已经有了特别明确的指向了,就是从提供的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可是,总有同学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喜欢不走寻常路。TA自己选择一个词语,填上去。然后,开始埋头写作。这样的作文,就是写够了字数,又能怎么办呢,毕竟是跑了题的作文啊,是与要求“格格不入”的啊!这种做法,和南辕北辙无异,只能是在迷离中越走越远。
【二】一壶“老酒”变成“万金油”
几百份作文,至少有五六十份作文的主角儿是清洁工,有五六十份作文的情节是公交车上让座。这样的作文,看一篇可以,不影响心情。看两篇可以,还不会倒胃口。看三篇开始出现审美疲劳。再往后看,只会是两眼冒金星,一时间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只盼望着能坐下来,闭目养神。
【三】水中月 镜中花
除了无数个如出一辙的情节和无数次大同小异的与清洁工“偶遇”之外,作文中还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大概是老师们说得次数太多了,文史不分家。好家伙,作文中的语言文字,全然没有语文本应该有的灵动,诗意,优美,深刻。一开篇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我们的水,我们的电,我们的粮食,都浪费特别严重。由此可见,节约,迫在眉睫!”
紧接着,就用地理上的,生物上的,思品上的一些官方语言,不厌其烦地罗列出什么什么在浪费。最后,只一句话“节约最美!”
官方语言有官方语言的特点,立足点很高,范围很大,语言比较虚。可是,这样的话,这样的语言,却在考场作文中,倍受学生的垂青和抬爱,到底是为什么?这样的语言出现在作文中,作文的立意,作文的结构,作文的内容,作文的深度,就全部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了。这样的语言出现在作文中,好端端的一篇作文,就变成了华而不实的东西,如花瓶,空空如也。如水中月,美丽却经不起打捞。如镜中花,只是一个幻影而已。
【四】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在个别情况比较特殊的考场,学生的考场作文简直可以说是“不忍卒读”。何出此言,且听下文分解。
考场上,让自己写一篇作文,比登九阶还要难。可是,又担心考试结束以后,上课评卷之时,遭受一场疾风骤雨的考验,就索性投机取巧,将试卷中的阅读题所选的文章,切割一段,东拼西凑,挪移在作文纸的小小方格里。
这是比较“聪明”的一类学生。那些不“聪明”的同学,因为腹中无干货,苦思冥想也不得法。干脆什么都不写。古人在用文措辞上,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现在这些学生,也做起了“拿来主义”的勾当,在作文纸上,不着一字。无限的留白,有无限的想象。无限的想象可以滋生无穷的魅力。这无穷无尽,就交给阅卷老师去体会,去拒咀嚼,去感悟吧。
不能很好作文,语文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