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佛系员工”这个词,就被人类的造词能力所折服。特意搜索了下,原来“佛系员工”仅仅是“佛系”系列家族中的一个成员。
这个家族体系庞大,与职场相关的成员就分为“佛系求职”,“佛系新人”,“佛系员工”以及层级最高的“佛系老板”。 这一家族的核心生存之道就是“不挣不抢,不求输赢”。
具体来说 :
“佛系求职”就是“想起来就投简历,记起来就去面试”。
“佛系新人”就是“有问题,自己解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系员工”就是“看破办公室红尘事,心如止水,不悲喜”;“这家公司不咋地,下家公司能咋地?”
总之,一切随缘。
我相信,拥有这样的员工,感觉像是有力打在棉花上,绝对是各家hr们咬牙切齿的痛。 有数据调查显示,这样的员工在各家企业所占的比重最大,很大程度影响着公司整体的氛围和文化,如果能够有效的激励他们发挥作用,公司将会进入一个新台阶。
那么如何来激励这些无欲无求的员工呢?
从员工自我和公司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
刚入职的员工满腔热忱,发出豪言壮举“半年内,扭亏为盈”;或者暗自进行了职业规划“两年内,做到部门经理”。
然后一群老员工“意味深长”看着他们,仿佛无声的叹息-“还是太年轻!”
接着看看新人们打磨一段之后的现状:辛苦创作的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奄奄一息中通过,结果发现不是初心;冥思苦想的建议大会小会都被毙;会做的总是没有会说的吃香。于是开始怀疑,努力有什么用?
于是乎,一边害怕面对失败,一边自我否定,在不断的怀疑人生中,找到一条满意的答案:何以解忧?唯入“空门”。
企业何解?
帮助员工重新设定目标-即现阶段能达成的梦想。
不以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要奢求跨越一大步,只需每天进步一点点。
确定方向,记录成长,梳理缺失,坚定不移。
(二)
“我对我正在干的工作没兴趣,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听着耳熟是吧!这是我们用来逃避责任最多的借口。 不感兴趣就可以当成工作出错的挡箭牌?没有兴趣,工作就必然作不好?
既然你对金融感兴趣,能谈谈凯恩斯和亚当·斯密吗?既然你对心理感兴趣,斯金纳箱是怎么回事?既然喜欢传播学那了解麦克卢汉吗?既然你又喜欢编程序,最近用什么代码编过哪些程序?喜欢做市场,那销售你的产品时,你会用什么手段?当你问到他们所谓的兴趣时,多数状况是被提问者无语,或者答非所问。
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从谷歌、百度搜索出来的,最典型、浅显的入门知识。然而这些人,似乎找到了兴趣,但是却对他们认为感兴趣的内容不太了解,这让人觉得很诡异。
所以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而且不喜欢,没兴趣,往往并非源于兴趣本身,而是因为开始产生的挫败感,或其中出现枯燥的地方,导致之后不愿意做,但为了给自我行为的合理化而找的借口。
企业何解?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是擅长跟人打交道还是跟事物打交道?是更擅长做具体案例型的工作还是做抽象概念型的工作?
根据员工个人能力及特性,合理调整岗位,用人所长,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
(三)
作为公司部分的老员工,真所谓是“倚老卖老,坐点江山”。前脚新人进入,后脚消极怠工。
究其原因:一是怕被新人超越;二是心理不平衡(凭什么新入职的员工薪资比我高);三是岗位陷入瓶颈,单调乏味缺乏新鲜感。
企业何解?
1.建立健全的合理的薪酬体系。以岗定薪,以能定效。
2.帮带制,老员工帮带新人,新人每半年考核一次,按能力级别分层分档后,给予老员工对应现金及提级奖励。为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贡献余力。
3.适时回血充电。当岗位工作变得乏味,出现瓶颈时,可以安排短期外训,适时轮岗。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