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剧评、影评、书评文章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晶姐札记
许多名人作家的读书方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殊途同归: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坚持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他们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本,比如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的笔记本上所记录的内容就包罗万象,既摘录了文史知识和名家言论,同时也有俄国当地风土人情还有自己的随笔感悟。
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书中的内容很容易读完就忘,更别说回答这四个问题了: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如果没有完全消化书中内容,读再多的书也无济于事。正如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书中提到的那样:
“读书的基本目标是每读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至于一个月能读很多书、读一本书只用几十分钟这样的能力,在这个目标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新闻专业毕业的奥野宣之,有出版社和报社的工作经验,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他不仅是畅销书作家,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做客节目和论坛,引发热烈讨论。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书中就通过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检索这五个步骤,提出一整套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教你如何用笔记管理自己的生活。简单来说就是三个方面:如何通过一元化笔记选购自己真正想读的书?如何掌握写读书笔记,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如何更好的重读笔记加深理解以便在日后灵活运用?
将笔记一元化,掌握选书购书的主动权
实现笔记一元化就是将所有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全部记录在同一本笔记里,这些内容包括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剪报和读书笔记。
随想笔记就是随时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感悟,一方面是能够及时抓住那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和灵感,另一方面则是让你看清楚让你感兴趣的内容,这对日后的选书大有帮助;报道剪报就是出版社书店发布的书籍信息、相关作家和名人的采访还有你从公众号等平台看到的书评文章;读完一本书,可以做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悟。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在购书网站的推荐书籍列表中盲目筛选,看到极有煽动性的推荐语就冲动买下一本畅销书,读了之后却大失所望。因此,一个清晰明了的购书清单更容易让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读、应该去读的书籍。购书清单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备注,备注里可以写上这本书的关键字,也可以写上你是从哪里得知这本书、为什么想要这本书等信息。
书籍、广告、电视还有朋友的推荐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选书的渠道。《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也提到一种“枢纽书”,有的好书会在书中推荐相关领域书籍或是引经据典,末尾附上参考文献,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选书的依据。比如毛姆在他的作品《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就谈到了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巨匠们的生平轶事,也评价了他们的部分作品,我在阅读这本书之后就特别想要阅读那些文学大家的经典名著;再比如说我前段时间看到电视上播的一部剧提到莎士比亚的名言,就会萌生想要去阅读莎士比亚悲喜剧全集的想法。
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有从前的读书经历,都会成为我们选书购书的参考依据。
用笔记记录读书感受
从前的我总会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书中内容,不想错过每一个细节,就导致阅读速度很慢,不但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读一本书,读过的内容也记不起来了。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提到读书要将更多精力放在书中的精华内容上,需要采用跳读和速读的方法。不只是奥野宣之,就连英国知名作家毛姆也提倡阅读采用跳读的方式:“如果聪明的读者能学会跳读的技能,他便总是能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那么就需要明确哪些地方需要重点阅读,筛选出重要内容。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本书中就提到筛选精华内容的三个重要步骤:通读、重读、标记。通读就是先将有价值的那页折角;重读就是读完一遍后,再重新阅读折角的那页,如果依然觉得重要,就把这页的另一个角也折上;再重新阅读折了两遍角的地方,如果依然觉得重要,就可以用笔做记号了。最后再从这些做标记的内容中筛选最重要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一定程度上也能节省写读书笔记的时间。
我之前在书上统一用横线划重点,结果书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横线,不但没有主次之分,还影响美观,过一段时间完全没有心情再重读重点内容。本书就提到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用不同画线方式来区分标记对象:用普通直线暂时画出客观比较重要的内容,波浪线画出主观认为重要、以后会运用在其他地方的内容,圆圈则用来标记专有名词和关键词句。而且这种标记方法可以说十分有效。
另外,奥野宣之还认为读书体验远比书籍本身更重要,重在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需要在摘抄的同时写下自己的评论、感受和想法,哪怕只有一句话都能让读书笔记这件事看上去有意义有价值。
书中介绍了两种以摘抄加评论的形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和剪报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格式如下图,用六位数字的格式记录写读书笔记的日期,后面标上书名、作者和出版社,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前面用圆圈表示摘抄书中原文的内容,后面写上页数便于以后查找。自己的感受部分在前面则用星号表示,这样能够将摘抄内容和自己的评论区分开来。
笔记要摘录全书最有代表性的语句,并且记录自己的主观感想。即便有的内容从客观角度来看比较重要,但是如果不能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产生共鸣,那么这样的内容没有必要抄在笔记本里。
这种摘抄加评论的笔记形式让我看到自己读书的问题所在,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就犯了一个错误:在本上大量摘抄原文,虽然把重点记录下来了,但是很少能够日后活用这些内容,就是因为没有同时把自己的感受也记录下来,等到日后重温笔记时,却忘记当初自己为什么要记录这些内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灵感就这样一闪而过了。
除了葱鲔火锅式,另一种就是剪报式读书笔记,将所有你觉得有用的东西比如书腰、书签、卡片,甚至可以把书里的内容复印下来贴到笔记本里。
很多人会用印象笔记等手机APP整理读书笔记,我个人感觉书写更能加深印象,其实当你记录了很多本读书笔记之后,你会发现这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通过重读笔记提升自我
我从前读书做笔记的时候通常都是写完就搁置一边不管了,过了一段时间很容易就会遗忘,更别说以后还要活用这些内容了,因此需要养成固定频率重读笔记的习惯。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认为:“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当你重新阅读笔记的内容时,也许会有意外惊喜。在重读的过程中,会回想起当初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将笔记中的这些内容整理重组,或许会激发出新的创意和灵感。
通过大量的相关主题阅读,我们也可以运用书中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惑时,可以阅读《沟通的艺术》、《沟通圣经》、《高难度对话》、《道歉的力量》等沟通类的书籍,尝试将书中的建议和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我在日常写影评剧评文章的过程中,会想要在日后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入门书籍,因为这样能更好的为读者解释片中人物的行为,从而更好的分析人物形象。
另外,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还提到制作标签索引的重要性,如果一本笔记里有很多书的读书笔记,可以在扉页添加目录,在相应书页的边缘做好标签,也可以如下图所示,在下方位置对应写上笔记本的编号和日期,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到目标内容。用电脑做表格归档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将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关键词等信息录入到表格中。
奥野宣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检索五个完整步骤详细阐述如何阅读才更有效率,虽然他提到的记笔记方法或许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但是阅读这本书之后或多或少会有所收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写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书中的精华内容。当写读书笔记这件事情成为一种习惯,读书就并非是一项无用之举,而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因为那些读过的书终将化为我们自己的气质,成为生命中一股潜移默化的力量。
我的公众号|豆瓣|知乎|微博:晶姐札记
更多文章请点击:公众号【晶姐札记】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