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最大的已经63岁,最小的也已经54岁,并且陆续退休或者即将退休,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子女要帮助,是典型的夹心饼。
60后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养儿不防老的第一代,他们养老何去何从?宋大伯和张阿姨便是其中之一,他们是怎么选择呢?
01实践阶段
宋大伯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军人,也是典型的60后,转业到地方公安系统工作,老伴张阿姨是一名企业职工,独生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发展的那年,张阿姨已经退休在家了。
退休后的张阿姨立马来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回来后重拾爱好,开始了读读写写的爱好,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好景不长,张阿姨还没有自在一段时间,婆婆便生病在床,老公还没有退休,她便和姑姐一起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三年之后,老人过世,她才松了一口气。
让老两口欣慰的是宋大伯享受到了提前退休的待遇,紧接着女儿订婚、结婚了却了一桩心事。十一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宋大伯就和老伴去了南方漫游一个月,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弥补这些年因为工作原因不方便外出的遗憾。
临近春节,女儿女婿邀请老两口到他们的工作地小住一点时间,在本地深度游,体验一下不一样的冬天。
于是老俩口就和女儿女婿商量:互不干涉彼此的生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女儿女婿正常上班,上午宋大伯在附近走走锻炼身体,张阿姨在家看书、写作。午休后,两个人结伴外出游玩,晚上准备一家人的饭菜,饭后各忙各的。
三月份天气转暖后,宋大伯和张阿姨就飞到自己家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02带孙生涯
女儿婚后第二年就怀了宝宝,这一下宋大伯和张阿姨就忙乎了,女儿的一日三餐都是张阿姨在照顾,中午带饭,晚上回来吃现成的。
宝宝出生的时候,亲家母还没有退休,在医院那几天张阿姨和亲家母都陪在身边,出院以后,亲家母请的月嫂到位,张阿姨和宋大伯照顾一下就好。
女儿休完产假上班后,张阿姨和宋大伯就做专职在家带娃,忙并快乐着。
宝宝一岁以后,夏天的时候,张阿姨和宋大伯就带着宝宝回到自己家那边住一段时间,到了春节要么宝宝的爷爷奶奶过来看望孙孙,要么儿子一家回去过年。每到这个时间段,张阿姨和宋大伯就抱团外出旅游,一年换一个地方。
就这样来回折腾奔跑,宝宝终于上幼儿园了,接送宝宝更离不开人了。宋大伯和张阿姨的时间段以宝宝为主,风雨无阻。
03决定定居
在女儿身边居住几年,慢慢适应了那里的气候和生活习惯,就决定在那里定居生活。于是就卖掉家乡的两套房子,在女儿身边买了一套小两居,每天接送宝宝上下学。
每天下午先把宝宝接到自己家里,女儿女婿下班后过来一起吃晚饭,然后再带着宝宝回他们自己家。第二天早晨宋大伯去锻炼,张阿姨宋宝宝上学,回来的时候步行回家权当锻炼身体。
这种模式一直坚持到亲家公退休,宋大伯和张阿姨才自由一些。每年冬天宋大伯到温暖的地方旅居几个月,亲家公夫妇过来接送宝宝,享受天伦之乐。
过完春节,宋大伯夫妇从旅居地回到本地,亲家公夫妇回家休息,张阿姨紧接着接送宝宝上下学,生活又规律起来了。
04考虑养老
外孙一天天长大,女儿女婿工作稳定,宋大伯和张阿姨也慢慢从女儿一家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准备过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
除非女儿女婿有事,周末两天宋大伯和张阿姨就和女儿一家完全隔离,睡到自然醒,出去逛逛公园,到附近走走看看,在外面打个牙祭,过自由自在的俩天,不受任何干扰。
他们也考虑养老的问题:
再过几年女儿一家不再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就过几年自由自在的生活。
身体不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到养老院和老伙伴们一起生活。
尽可能不给女儿添麻烦,尤其是不给女儿增添经济上的麻烦。
宋大伯和张阿姨只是众多60后的其中一对夫妇,也是其中的一个群体,有尚可糊口的退休金,也有自己的住房,可谓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还有形形色色的60后,有高职人员,当然养老不愁;也有没有退休金的同龄人,养老可能就要靠子女了。
无论养老靠自己还是靠子女,尽可能保证身体健康,善待老伴,守住老窝,捂紧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