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出国务工的潮流终于刮到了我们的小县城。
我一直觉得,如果什么风都能吹到了我们家这儿,那么这阵风估计也就刮的差不多了,甚至很快会过去。
其实这几年关于出国务工的传说在我们这已经断断续续的出现了,我也心动过,尤其我在胜利油田那几年,经常有国外项目,可惜总是不够合适,我也缺少出去的勇气。而最初促使我想出国务工的还是2015年的一件小事。
2015年10月份,我岳父家有事,我去喝酒随礼,亲朋好友来了不少。
他家位于沂水和莒县搭界处,亲戚不仅有沂水的,还有很多莒县的。
酒席间我们聊到了工作,当我还在谈论工资几千的时候,别人却在谈论工资几万,谈论出国,这让我真的很不淡定,甚至自卑了。
于是本来还算健谈的我,也不敢多言语了,免得露怯。
酒席间有好几个出国的或者打算继续出国的,他们讲到了国外的情况,我也听了很多平凡人的平淡事,这些都让我觉得热血沸腾。
于是我开始留意出国,暗下决心一定要出国。
莒县虽然与沂水相邻,却是属于日照的,而莒县最红火的就数劳务中介。
光正规劳务公司就有三百多家,而很多商店门口都贴着“出国务工”的字样,算是代办了。
为了出国,我还去了莒县实地考察了两次,真的是太多了,不知道该相信谁。
其实这些劳务公司大多是青岛、威海、烟台这几个沿海城市的中介在此设立的办公点。
沂水县城距离莒县有七十里路左右,可是在出国这方面差距却很大,而且大家的思想差距就很大。
例如,我们家在县城东北部,与潍坊的安丘、日照的莒县搭界,我们那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后,大多是去潍坊、青岛,无非是去工厂、工地干建筑、收废品等等,然后攒钱回来盖房或者买楼,娶妻生子。
莒县人却给孩子一笔钱,让他们出国务工,女孩去日韩等国的工厂,男孩干啥的都有,混好的也大有人在。
可能是与地理环境、人的思维有关,颇有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东南闽浙粤下南洋的意味。
我姐夫(连襟)就出国好几次了,买了车子房子,后来老人病了化疗,也多亏是原来有些积蓄,前些年挣得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今年又打算出去,估计五六月份去西亚的国家。
我妻弟2015年腊月去沙特,一签两年,一年一回,本来二零一六年底回来一趟,拖到了二零一七年二月份才回来的,然后又去了,二零一七年底合同到期后回家过年了。
我没好意思问他挣了多少钱,毕竟是人家受了多少苦才挣得辛苦钱,只知道他妻子去年八月时就在家买了个二手房,虽然小点,但是一次付清,至少没有压力。今年不出国务工了,打算要二胎。
周围出国的越来越多,听到的故事也越来越多,而且至关重要的亲戚都有出国的了,这让我更不淡定了。
2016年我计划出国,把护照都办理好了,因为这几年流行韩国的五年多次往返。实际是旅游签证,干黑工罢了。一次不能超过三个月,回来以后再去,这样往返。
为此我又去了一趟青岛的韩国签证中心,想自己办理。
在签证中心,碰到了两位胶州妇女,交谈中得知,她们常年出国,日本、新加坡、这次要去韩国,四十多岁的妇女都出国劳务,实在是佩服。
个人办理这种签证出签率不高,中介办理要四五万块钱,还未必一定能给办理出来。
那段时间跟韩国关系不好,紧接着就出现了“乐天玛特”事件,花那么多钱还不保准,我不敢盲目跟风了,主要也是没钱了。
我同学的大姨姐在县劳动局,她曾经想给办理去非洲的,只需要三五千块钱的中介费,当然工资也低点,每个月一万来块钱,听说环境倒也不错,可惜因为我的犹豫错过了。
后来又给我联系去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这些国家是我向往的,我们村也有在澳洲的,早就挣着钱了。
不过中介费需要七万人民币,实在太贵了,但是收入也是很诱人的,每年保底25万人民币,合同两年,一年一回,也因为我承受不起而搁浅了。
2017年去投资做生意了,赔了几万块,去年就等于白忙活了,还倒欠钱。
有房贷,上有老下有小,还想弄个车开着……算了,这下彻底死心了,彻底没主意了,背水一战吧,于是出国彻底提上了日程。
巧的很,我邻村的一位在马来西亚务工,在一个房屋信息网上聊天,而且越聊越近,他给推荐一下中国化建在文莱的一个项目。
于是报名、体检、漫长的等待……终于到了文莱,将密谋已久的出国务工计划落实到迈出了第一步。
希望在文莱学门手艺,提高收入,缓解一下自己的经济危机后再攒点钱继续折腾,终有一天我要把自己“贩卖”到澳大利亚,这也是我的一个小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