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戴上口罩,在寂寥无人的青草河畔溜达一圈,舒活一下因为几天不出门,快要僵硬了的筋骨。
立春了,可天气还是有点寒瑟,春寒料峭就是这样的感觉吧。青草河的水结着薄薄的冰,很美,像贴在水面的过年的窗花。没有结冰的水面荡漾着微微的水波,像河姑娘睡醒了的笑脸。太阳出来了,束束缕缕的阳光轻轻柔柔的洒在水面上,我仿佛能够听到每滴水心里幸福的欢笑声。是啊,疫情面前,一切依然那么美好,无论怎样,每个春天都会如约而至。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好好生活,乌云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回家来,向学校上报好平安,去网络课堂溜达溜达,看看孩子们听课的情况,我便开始读书。
读的还是那本《傅雷家书》,前面我已经用写给家长的话的形式谈了读这本书的一些感悟。
今天拿起来,首先读到的是傅雷在信里对儿子表达的种种琐碎的嘱咐,甚至是对小两口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指导,非常坦诚而且直接。信中写到:父母老了,精神上不免一天天感到寂寞,唯有万里外的游子归鸿使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光彩和生气。希望以后的信中,除了谈艺术,也谈谈实际问题,你当然领悟到,我做爸爸的只想竭尽全能的帮助你进步,增进你的幸福,想必不至于嫌我烦琐吧?
想必不至于嫌我烦琐吧?每每读到傅雷对儿子的各种嘱咐和唠叨,我也有同样的顾虑和疑问:傅聪真的不嫌弃爸爸的唠叨,真的能够读懂爸爸的信吗?
我分明的感觉到,傅雷夫妇盼儿子的信的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焦虑和期盼,我也能够感觉到年轻的傅聪因为忙碌其实并不能够经常如爸爸所盼,及时的给爸爸写信的。我更感觉到,在这份父子情深的关系里,有种付出和收入的不平衡在,我想到一句非常普通的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书中我们能够读到傅雷父子极好的关系,他们可以说是:1.人生和艺术上的知音;2.亲密无间的朋友;3.师生关系。
体现在:傅雷对傅聪在生活上和艺术上总是给予悉心的教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傅聪在自己情绪消沉时,愿意向自己的父亲倾诉,父亲听了后,并没有指责他,而是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在音乐上可以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傅聪取得巨大成功后,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读着这样的父子关系,我们每个人不免心生羡慕,家长羡慕傅雷有这样懂事有才华的孩子;孩子深恨自己不是傅聪,有这么一个有学问的父亲。
而其实,我也从网上查到,傅雷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他的妻子朱梅馥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婚后因为他脾气急躁,大大小小的折磨总是难免的……”。而对待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是强直有余。有一次,傅聪按父亲的要求在底楼客厅里弹钢琴,可贪玩的他把乐谱放在琴上,手指好像在弹琴,眼睛却津津有味地在读大腿上放着的《水浒传》。结果,三楼的傅雷马上就觉察到了,悄悄地下楼大喝一声,上去就是一拳头。刘抗回忆说,傅聪鼻梁上有块疤,就是为父者严厉训诫孩儿时顺手抓起一只瓷盘,扔过去的结果。
杨绛在《忆傅雷》中,写几人夜谈,傅聪、傅敏在外偷听,招致父亲一顿老拳。傅聪长大后告诉杨绛:“爸爸打得我真痛啊!”杨文评价傅雷处世,“满头棱角”,“不善在仕途 上圆转周旋”。
看了上面的文字,你是不是开始觉得:文字传达的信息总是美好的,原来傅聪和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更惨,有个如此暴躁专制的父亲。
是的,每个家长多多少少都有点控制欲的,因为孩子来到身边时候,是那样弱小,需要保护与关爱。家长们不自觉的会滥用这种控制,希望孩子的一切尽在掌握中。
继续读《傅雷家书》,看里面傅雷对儿子的各种叮嘱:不要谈恋爱呀,要理智呀,要经常去大自然里走走呀,不要接那么多活呀,花钱要省着点呀……除了读出一份爱和关心,也有可能读出一种控制欲,读出压力与负担。
傅雷说:我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的确是把你当做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想激起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的保护你,帮助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这是父爱,最高境界的父爱。我只是想问:傅聪真的会懂?
其实在所有的关系中,最有学问的最需要用心经营的一种关系就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它是那么近,近的让你时常像左手摸右手,没有丝毫感觉;它又是那么远,远的让你时常觉得像是隔着长江黄河;它是那么坚韧,坚韧的任何力量不可摧毁;它又是那么脆弱,脆弱的一句话可以让你彻底崩溃……
有句话用在这样的关系里最合适:懂比爱重要。是否互相懂得是家长和孩子构建和谐关系的良药。
家长们不要有太强的控制欲,不要忘记,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他有个性,有思想,有生命意志,我们在爱之外,还必须尊重、理解和聆听。懂得,也许,这些,在孩子独立人格形成之时,显得更重要。懂得,孩子是借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他有责任有权利自己走自己的人生路,谁也不可替代。家长还需要自己有健全的人格,懂得,影响比说教更有力量。
孩子也要懂得,每个家长都有一种深沉的不可自控的爱,这些爱的呈现方式大多恰恰就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叮嘱和唠叨,我们要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这份唠叨,好好做好自己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最好的回答。懂得,每个家长都不是完美的,他们也需要从我们身上感受新鲜的力量和影响,懂得,带领家长成长也是孩子的责任。
《傅雷家书》能够从很多方面给我们思考和启发,今天是我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谈点感悟,希望读也可以引发大家同样的思考和共鸣,让我们一起努力构建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
和谐了才美好,不是吗?就像这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