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几个瞬间,有了顿悟,清醒了,飞跃了。
前一段时间在看《尼采自传•瞧!这个人》,刷新了对这样一位在文学史、哲学史、政治史上都有重要贡献或是较大争议的伟人也是“怪人”的认识。
在之前贫乏的认知中,只知道尼采是一位狂妄的人。他在中世纪的后期,在宗教还占有统治地位的时期,宣称“上帝已死”;在学术后期,公然的对抗自己的老师;研究哲学,终于把自己绕进去了,以致疯疯癫癫,以失去理智收场。
看了《瞧!这个人》之后,才知道,哪有什么狂妄不羁,哪有什么不知天高地厚。尼采,是一位超时代的天才,只是与当时“格格超入”。这个词语自己编的,一般“格格不入”是写一个人或者事物因落后而在场合中显得不协调,而尼采显然是因为超出了当时的时代而存在,于是他是“格格超入”,在这里,也不能换成是时代“格格不入”尼采,时代是一个大环境,无人可以逆转,一人之力撬不动历史长河的自然流动。
超入时代,于是就没有同行者,有的只是落后的看客,而看客人多势众,说了在他们眼中的尼采。
虽然尼采不相信上帝,但我们信,万物守恒在那儿都适用!上帝给了他敏锐的观察、洞见和理辨的思维、论证,给了他超出时代的精神与心理,剥夺了他凡人理所当然的身体与健康。
他的肉生,“命途多舛”是最好的概括。童年时期,父亲永世,却留给他伴随一生的血液、基因和遗传;终生注定孤独,小时候,弟弟夭折,成年后,相继求婚几位“时代”女子,终是拒绝,一路探索,却是在“只能两人同行”,早期,追寻着叔本华,后弃,追随瓦格纳,到最后,甚至仅同行之人亦弃 ,最终只剩自己一人。
震惊我的是在书中画的一条条着重号(出版社也是用心了)的内容,那是我从这本书里汲取的精华。在那一刻,陷入虚无,天啊,这在几千年前就被提出、推导、验证的事情,我居然现在才知道,人类的传承原来是这么有缺陷的。以前看《动物世界》,知道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环境,一步一步的趋近高级,提升存活率。可是,这种“进化” 太过于物理了,只是在生理结构。一直小鹰可能由于老鹰的适者生存,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嘴更加的锋利一点,眼睛更加明亮一点,可是,那一切生活的技能,还得后天慢慢地训练。人亦如此,几万年的进化,到如今的样子。婴幼慢慢长大成为适应社会的人,但是要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积累,但是学习的大都是老一辈的知识、经验和现如今的变化,可是人生短短几十年,积累的时间过于漫长,且这一过程一直在重复,进化还是太“机械”了,不仅要有“硬件”的传承,也需要有“软件”的传递。
上一刻,又浮想联翩了。
看《瞧!这个人》,会跟随着伟人的高度看待万物,会变的虚无缥缈,即使尼采是存在主义的先锋与代表。不矛盾,因为这里说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尼采的“存在主义”是哲学概念,我不懂哲学,我的“虚无缥缈”不是和“存在”对立的“虚无”,而只是我的一种感觉。在那样一个高度总结、概括的哲学领域和视角里,俯瞰众生与万物,我会失去我自己。在很多个瞬间,看着一条条生命线的起起伏伏,曲曲折折,有始有终,会怀疑价值与意义,会消极和颓废,这一种“虚无”是每一个细胞的飘飘欲仙,是一种捅破了云城俯瞰混沌大地的似明似暗,是一种挂串在救命稻草一样的历史长河上的结疤,或大或小。
但,终究有地球引力的拉扯,必须脚踩实物。扑鼻而来的泥土的芬芳和小草的清新,挡不住。这一刻,恍然自己处在这纵纵横横的蜘蛛网间,只是不再畏惧,因为,上一刻,看到了每一条线的弯弯曲曲,蜿蜒起伏,却是有始有终。
无缘无故的颓丧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