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想不到孔子周游列国,前后14年,原来是一段略带坎坷的求职历程……
因失望而回国。
孔子周游列国那年56岁,在鲁国已经做到代理宰相的高位。他青年时曾在卿大夫季氏家做事,后来看到权贵大族间争权夺利,就辞职回家收弟子办教育了。孔子时代鲁国最强势的卿大夫三个:季氏、叔孙氏、孟氏(合称为三桓),权势甚至超过国君。
50岁时鲁定公请孔子出来为官,从中都宰(市长),到司空(掌管工程建设),再到大司寇(掌管司法),代理相事。仅仅三个月,就把鲁国治理得礼法井然,百姓尚礼成风,男女分道而行,路不拾遗,有纷争诉讼都自行解决,不用求于官吏。齐国看了,担心鲁国强大对它产生威胁,就给鲁定公送去美人歌女,用以腐蚀弱化他,鲁定公在卿大夫季桓子的怂恿下接受了,终日沉迷不理政事。孔子深感失望,知道礼崩乐坏无可挽回,于是选择出国。
求职未果,却变成一场漫长旅游”
孔子出国,原本打算去找一份工作,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想法很普遍,许多怀揣学问和梦想的士子,都会在各国间周游,希望找到赏识自己的主人,贡献才智,纵横谋略家苏秦张仪、法家韩非子、军事家孙子吴起等人就是如此。孔子带着他的团队(一众弟子)也是希望找个地方推行其礼教思想,建立一个礼制严明、秩序井然的社会。
他也没有 周游计划,只要找到工作就安心上班。于是第一站到邻居卫国,见到了卫灵公,卫灵公问他“在鲁国一年俸禄多少”,孔子说“六万斗小米”,卫灵公马上给他开出同样薪水。开局顺利,一切似乎很美好。但很快有人去说孔子坏话,卫灵公派人去威胁他,孔子担心获罪,只干了10个月就离开了。
但接下来的求职历程,却变成一场意想不到的长游,但不悠闲浪漫,而充满磨难。
他去陈国,路过匡邑,因为长得像阳虎,被人围攻和拘留,差点丧命。阳虎也是鲁国人,在鲁国谋乱失败逃亡,曾暴打过匡人,所以匡人很恨他。
到宋国,又有人要杀他,被迫离开。宋国是孔子的祖国,追溯起来,孔子是商王室的后裔,他的先祖宋微子是商纣王的大哥,周朝灭商后宋微子被封在宋国,管治商朝遗民。孔子的先辈弗父何是宋湣公的太子,有机会继承君位而让给他弟弟宋厉公。他曾祖父为逃避政敌迫害逃到鲁国,成为平民,孔子是鲁四代。
到了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城门口,被人笑他“累累若丧家之狗”,情形极其窘迫。
他在陈国返回卫国,途经蒲邑时受围困,被胁迫承诺不去卫国才给放行。
他曾想去晋国投奔卿大夫赵简子,走到半路折回,又去陈国、蔡国、叶邑,再返回蔡国住了三年。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楚昭王来请。63岁的孔子兴奋上路,但被陈、蔡两国的大夫堵在路上,因为孔子太了解两国的情况,害怕他去了楚国带来不利,最后楚国派兵来才救出困局。这就是著名的“厄于陈蔡之间” 故事。
楚昭王真心想用孔子,甚至要给他七百里的封地,但大臣们说,孔子弟子都太优秀了,搞外交的子贡、辅国政的颜回、善将兵的子路搞行政的宰予,这些都是楚国难以匹比的人物,孔子有了封地,又有这些人的辅佐,以后必将兴起,对楚国不是好事。楚王最终打消了念头。
孔子又从楚国返回卫国又住了5年,最后回到鲁国。
屡屡受难落魄,以致师徒互怼
由于一路求职不成,还屡屡陷入颠沛困顿,弟子们难免对孔子产生抱怨情绪,甚至直接怼他。
子路怼得最多,一共四次。子路本是个粗野、直率,心性好勇斗狠的人,曾经对孔子动粗,孔子以礼去教化改造他,使之渐渐转变,最后拜师入门。
当“厄于陈蔡之间”时,所有弟子都有怨气,因为被围困在野外,断粮无食,很多人病倒了,孔子还照样讲课唱歌。这次连颜回也不高兴,子贡甚至“面有怒色”。
当然孔子也有反怼的时候。晋国的佛肸手下派人来请,已经失业5年的孔子想去,子路不同意,因为佛肸背叛了他的主子赵简子,有违礼制。孔子反怼:“我难道是匏瓜吗?只能挂着不能食用!”但最终还是没去晋国。
境外周游,其实只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地转一圈而已。
孔子在外14年,走过路过的地方包括:卫国、陈国、曹国、宋国、郑国、蔡国、楚国,匡邑、蒲邑、叶邑。在周朝,周天子给诸侯的封地叫国,诸侯再给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邑相当于国中的小国。邑和国各有各的主权,也有竞争关系。就像周天子,名义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分封之后,王畿之地只有宗周丰镐(西安)和成周洛邑(洛阳),到了东周,丰镐之地也丢失了。
周朝分封的诸侯大大小小几百上千个(出兵跟随周武王伐灭商朝的就有八百诸侯),大的封国百里(相当于一个县),小的五十里。到孔子时代,随着诸侯国之间二三百年的兼并(主要是从东周开始),许多小国已被消灭,形成了秦、楚、晋几个“地方千里”,疆域跨几个省的大国。卫、陈、宋、蔡、郑依然是小国。
看看它们国都,可以知道其位置,大概了解孔子的足迹。
卫国(河南濮阳),陈(陈城,河南淮阳县),曹(山东定陶),宋(河南商丘),郑(河南新郑),蔡(河南新蔡),楚(湖北荆州),匡邑(河南长垣县,属宋),蒲邑(河南长桓之南,属卫),叶邑(河南叶县,属楚)。
孔子两次到陈国和蔡国,各停留3年,三次到卫国停留7年多,其他地方短暂停留。
回到鲁国的孔子已届古稀之年,再也无意从政了,一心一意教弟子、修《诗》《书》、著《春秋》。
阅读 789
史馆瘦瘦生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