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醍醐这个词,是有一次坐车到了市内重点高中旁边办事,抬头就看到玻璃窗上贴着“醍醐教育”四个大字,顿时觉得原来醍醐两个字用在这里,有种澄明敞亮和豁然开朗的感觉,辅导班这类的冠个这名,的确有如雷贯耳的效果,响亮!
也是最近听到热议的一个段子:
说起醍醐灌顶这个词,有人说早上一出楼门,一大股凉风吹来,有种提壶灌顶的感觉。
但是此提壶与彼醍醐能挂上边吗?再想想勉强也能挂上边,字虽然提得是有点出处,意思有些相近吧!
然后这个观点又折腾进一个小圈内,就问说大家知道醍醐灌顶是怎么回事?
那头问,啥西湖灌饼?没有吃过,也不知好吃不?
待好容易把吃这个念头打压下去后,又跳出来一个人,说古时候拿一壶开水灌到头上,是那会儿的十大酷刑之一。
好家伙,这上升的跨度又大了。
然后整晚就卷在提壶与醍醐,还有西湖中,笑点一刻也没有断过。
第二天早上出门,没戴帽子,冬日的冷风直扑到头顶,那种凉凉的感觉确实也达到灌顶的效果了,也想起关于醍醐灌顶的释义。
字典上是这样讲的: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这样的解释,不仅将醍醐的意思说明白了,确实也可以曲解有提壶的意思。就想着,有些事有些词,字译与意译,甚至还有音译,冥冥中总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至于关系是否匪浅,一是看你如何解读,再一就是看你解读的程度如何了!